绝经后阴道出血255例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255例分析

一、绝经后阴道出血255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招华[1](2021)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533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利于绝经后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3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不孕、是否合并绝经后出血(PMB)、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理结果等信息。根据有无绝经后出血分为PMB组和不伴PM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理结果;根据病理结果分为AH/EC组和良性病变组(除AH/EC外的所有病理类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组间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先采用单因素分析AH/EC发病的高危因素,再将有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AH/EC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3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子宫内膜息肉168例(31.52%)、黏膜下肌瘤26例(4.88%)、炎症28例(4.32%)、不伴有不典型的子宫内膜增生23例(5.25%)、AH患者7例(1.31%)、EC患者139例(26.08%)、其他类型患者142例(26.64%)。不伴PMB组患者193例(36.21%),其中AH患者1例,EC患者6例;PMB组患者340例(63.79%),其中AH患者6例,EC患者133例。PMB组患者中EC的发生率(39.12%)明显高于无PMB组患者中EC的发生率(3.1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3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良性病变患者387例,AH/EC患者146例,AH/EC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绝经年限、合并糖尿病、合并出血、不孕是绝经后妇女患AH/EC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多因素分析结果示:绝经年限[OR:0.530(95%CI:0.304-0.925,P=0.026)]、合并糖尿病[OR:2.047(95%CI:1.056-3.970,P=0.034)]及出血[OR:17.889(95%CI:8.451-37.866,P=0.000)]是绝经后妇女发生AH/E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通过对不伴PMB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析:不伴PMB子宫内膜增厚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为最常见病理类型;3例EC患者及1例AH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1、15、23和17mm,平均(16.5±5.00)mm,在良性病变中,子宫内膜息肉、不伴有不典型的增生和其他类型子宫内膜(B超提示异常,病理结果提示为萎缩性子宫内膜、增殖期子宫内膜等)患者与AH/EC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H/EC患者子宫内膜最厚。4、不伴PMB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内膜厚度对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以15mm为界值诊断AH/E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约登指数为0.60,见表5,但以15mm为界值将有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1mm)漏诊。结论1、绝经年限增加,合并糖尿病,绝经后出血是绝经后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未生育的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要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2、对于不伴AH/EC高危因素的不伴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当子宫内膜厚度≥11mm时,要警惕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癌的发生。

牛思语[2](2021)在《绝经后宫颈HSIL术后病理升级的临床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绝经后女性因宫颈HSIL行子宫切除术后病例的分析,探讨术后病理升级为宫颈癌的因素,为今后临床医师对患者的术前诊断提供参考,进而提高术前宫颈癌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外科收治的因诊断为绝经后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对比术后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病理升级组患者及术后病理结果仍为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病理未升级组患者两组病例资料及术后病理的差异性,分析绝经后宫颈HSIL患者术后病理升级为宫颈癌的相关临床因素。利用Excel软件初步整理了106例病理升级组及124例非升级组。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对年龄、绝经时间、孕产次、临床症状、人乳头瘤样病(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 prep cytology test,TCT)结果、宫颈转化区类型、病灶累腺与否、影像学检查等因素进行回顾性、描述性分析。本文将通过卡方检验对所有纳入的可能影响HSIL术后病理升级的单变量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将以α=0.05为检验水准,即P<0.05时则可认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识别出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纳入研究的230位患者,年龄总体分布在40-78岁,总体的平均年龄为57.84±6.143,高峰年龄段为51-65岁,共180例,占78.2%,其中病理升级组患者年龄分布在40-78岁,平均年龄为58.03±6.728,病理未升级组患者年龄分布在46-78岁,平均年龄为57.69±5.617,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时间最短为1年,最长为32年,总体的平均绝经时间为8.69±6.415,其中病理升级组患者平均绝经时间为8.91±6.877,病理未升级组患者平均绝经时间为8.50±6.014,两组患者绝经时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妊娠次数2.90±1.486(0-11次),平均分娩次数1.64±0.899(0-6次),平均流产次数1.26±1.281(0-9次)。病理升级组平均妊娠次数2.85±1.329(0-6次),平均分娩次数1.71±0.956(0-6次),平均流产次数1.14±1.091(0-5次)。病理未升级组平均妊娠次数2.94±1.612(0-11次),平均分娩次数1.58±0.847(0-5次),平均流产次数1.35±1.421(0-9次)。两组患者孕、产、流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30例患者,106例(46.9%)出现术后病理升级,对年龄、绝经时间、妊娠次数、分娩次数和流产次数、临床症状、人乳头瘤样病检测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宫颈转化区类型、病灶累腺与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2.1临床症状230位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无明显临床症状者145例,术后病理升级46例(31.7%)、阴道流血者73例,升级52例(71.2%)、分泌物异常者12例,升级8例(66.7%)。与无明显症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HPV感染230例患者中术前有217人进行HPV检测。其中,HPV16/18阳性165例,术后病理升级86例(52.1%);其他12种阳性45例,术后病理升级13例(28.9%);HPV阴性7例,术后病理升级2例(28.6%),是否感染HPV其升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宫颈转化区类型230例患者,术前行阴道镜检查观察宫颈转化区类型患者164例,其中I型转化区15例,升级7例(46.7%)II型转化区38例,升级8例(21.1%),III型转化区111例,升级61例(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肿瘤标志物SCC结果230例患者中行SCC检测的有164例,SCC阳性24例,升级18例(75%),SCC阴性者140例,升级61例(43.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出血(OR:4.298,95%CI:1.732-10.666)和III型转化区(OR:3.030,95%CI:1.105-8.312)是HSIL患者术后病理是否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HPV感染、肿瘤标志物SCC不是独立危险因素。4、106例病理升级组患者,68例行宫颈锥切术,后结合宫颈癌根治术。其中53例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为8例HSIL/CIN III,45例宫颈癌,宫颈锥切冰冻病理漏诊宫颈癌比例为(8/53)15%;15例行宫颈锥切术术中未行快速病理检查,结果为1例HSIL/CIN III,14例宫颈癌,宫颈锥切术漏诊宫颈癌比例为(1/15)6.7%。3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中21例子宫切除标本送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为7例HSIL/CIN III级,14例浸润癌。全子宫切除冰冻病理漏诊宫颈癌为(7/21)33.3%。106例病理升级患者中仅1例行宫颈管搔刮术行快速病理检查结果为宫颈癌,遂行宫颈癌根治术。结论:1、临床症状、宫颈转化区类型是影响宫颈HSIL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具体表现为阴道出血和III型转化区与HSIL术后病理升级明显相关。2、HPV感染、肿瘤标志物SCC与术后病理升级相关,但不是HSIL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3、绝经后宫颈HSIL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前应尽可能先行宫颈锥切术,以除外宫颈浸润癌。术中冰冻病理有一定的漏诊率。

要雄伟[3](2021)在《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相关因素分析及术前多种方法联合诊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提高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准确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1)研究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宫颈间质浸润的相关因素;(2)分析核磁共振、宫腔镜检查及分段诊刮预测EC宫颈间质浸润术前术后一致率,探讨多方法联合应用对提高术前预测宫颈间质浸润的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2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EC且符合排纳标准的患者资料。(1)以术后宫颈间质浸润为标准,分析患者年龄、绝经状态、体重指数、术前诊刮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与宫颈间质浸润的相关性。(2)分析肿瘤标志物CA125、HE4与EC宫颈间质浸润的相关性,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其对于宫颈间质浸润的最佳临界点、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3)分析MRI、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及联合检查预测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将三种术前检查进行串联及并联应用,探讨联合检查预测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意义。结果:(1)严格按照纳入及排标准筛选后本研究共纳入病例295例,将宫颈间质浸润组与非浸润组患者从年龄、是否绝经、体重指数、术前诊刮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以上5种因素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按照研究目的,分析CA125及HE4与宫颈间质浸润相关性。我院肿瘤标志物CA125、HE4水平与宫颈间质浸润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0.05)。且CA125曲线下面积(0.755)与HE4曲线下面积(0.741)相差较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82>0.05)。(3)核磁共振(MRI)、宫腔镜、分段诊刮、串联MRI+宫腔镜、串联MRI+分段诊刮、串联宫腔镜+分段诊刮、串联MRI+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并联MRI+宫腔镜、并联MRI+分段诊刮、并联宫腔镜+分段诊刮、并联MRI+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预测宫颈间质浸润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分别为87.8%、88.5%、75.3%、90.9%、90.9%、88.2%、90.6%、83.7%、74.7%、77.4%、74.7%,其中串联MRI+宫腔镜检查或串联MRI+分段诊刮与术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最高(90.9%)。结论:(1)肿瘤标志物CA125、HE4是EC宫颈间质浸润的危险因素。(2)CA125、HE4诊断EC宫颈受累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5.17 U/m L、85.05pmol/L,且两种肿瘤标志物预测宫颈受累的效能无明显差异。且两种肿瘤标志物水平越高时,考虑宫颈间质浸润的可能性较大。(3)通过串联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术前预测宫颈间质浸润的准确率。其中并联MRI+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预测宫颈间质浸润的敏感度最佳(66.7%),而串联MRI+宫腔镜检查或串联MRI+分段诊刮对预测宫颈间质浸润的符合率最佳,其中MRI串联宫腔镜检查特异性可达99.2%,可最大程度避免误诊。因此术前可以通过串联MRI+宫腔镜检查或串联MRI+分段诊刮同时结合血清CA125和HE4水平共同提高术前预测宫颈间质浸润的准确性。

蔡莉[4](2020)在《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绝经后出血女性的内膜病变筛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检查绝经后出血妇女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我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出血女性150例,予吸引管吸取内膜行行病理诊断,并以宫腔镜下诊刮病理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取材疼痛程度、宫颈扩张率、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取材满意度及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吸引管取材具有不需扩张宫颈、无痛、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与宫腔镜下诊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引管取材满意度(96.67%)与宫腔镜下取材的满意度(98.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25);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8.35%,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符合率为25.00%,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3.75%。结论应用宫腔组织吸引管诊断绝经后出血女性的子宫内膜病变简单微创,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李菁,冯炜炜,龙雯晴,陈慧,沈育红[5](2020)在《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诊断价值中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10月~201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科就治的因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 5mm),无症状的364例绝经后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64例患者分为宫腔镜组229例与诊断性刮宫组135例,分析两组的病理检出率、临床意义和手术并发症等。结果比较宫腔镜组和诊刮组的良性及恶性病变的病理检出率,宫腔镜组明显高于诊刮组(93.0%vs. 13.3%,P <0.05)。此外,32例先行诊刮,后行宫腔镜检查,提示诊刮对于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的诊断误诊率为6.3%,漏诊率为3.1%。两组超声提示有或无宫腔占位者,病理类型分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穿孔的发生为3例(3/364),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0.7%vs. 0.7%,P> 0.05)。诊刮细胞学阴性患者随访过程中,1例因术后半年出现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行子宫切除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腺癌。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无论良性或恶性病变,宫腔镜下病理检查准确率均高于诊断性刮宫。超声影像学提示宫腔占位与否,与病理类型无关。诊刮细胞学阴性患者仍需严密随访。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价值高,诊断性刮宫无法取代。

热孜万古丽·艾尼,丁岩,刘新莲[6](2020)在《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而行宫腔镜手术的138例患者,比较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138例患者中,检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5例。两种检查方式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恶性病变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宫腔镜检查与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子宫内膜厚度>0. 5 cm是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超声检查。即使无症状的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超过0. 5 cm仍需积极干预,积极诊断、治疗,首选宫腔镜检查。

沈偲[7](2020)在《子宫内膜病变宫腔镜检查必要性评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建立并验证宫腔镜检查必要性预测模型,筛选低危患者,减少不必要的宫腔镜检查。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宫腔镜检查且同时进行过TVS检查的5114例病例资料作为宫腔镜检查必要性预测模型评分体系的建立数据和验证数据。观察我院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疾病发病趋势及分布,了解宫腔镜检查和TVS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患者临床信息进行评估,确定宫腔镜检查必要性的预测因子。根据Logisticβ回归系数分别对这些预测因子进行赋分,以建立宫腔镜检查必要性评分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对评分系统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其校准能力。结果:我院从2007年开展宫腔镜检查和手术以来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2014年以后增长幅度较大,占比最高的病种为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的诊断效能显着高于TVS(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ET增厚、有绝经后出血、分娩次数少、BMI高是EC和AEH患者共同危险因素,ET值异常(即绝经前病例ET≥8mm或绝经后出血病例ET≥4mm或绝经后无出血病例ET≥11mm,1分)、年龄≥45岁(1分)、分娩次数≤1人(1分)、BMI≥24kg/m2(2分)、TVS提示有血流信号(2分)和血流信号丰富(7分)、宫腔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占位(5分)、有绝经后出血或有异常子宫出血(17分)是宫腔镜检查必要性的预测因素。按照评分计算小于10分的患者为低危患者,在建模组中的AUC为0.918(P<0.001,95%CI:0.908-0.928),预测灵敏度为0.928,特异度为0.908;在验证组中的AUC为0.931(P<0.001,95%CI:0.914-0.948),预测灵敏度为0.952,特异度为0.910;所有患者的AUC为0.921(P<0.001,95%CI:0.912-0.930),预测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909。结论:本研究基于患者临床特征所建立的宫腔镜检查必要性评分系统具有很高的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当方法二评分<10分可进行随访,评分≥10需进行宫腔镜检查,可筛查低危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操作。

杨秀梅,毕翠,邵迎华,丛莉,韩哲,孙广宇,刘洋[8](2019)在《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预测和评估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病理检测结果为准,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对患者先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阴道超声),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比较患者两次检查的临床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阳性检出率(86. 67%)、阴性检出率(58. 33%)、诊断符合率(91. 67%)明显优于对经阴道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84. 44%)、阴性检出率(42. 86%)、诊断符合率(87. 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检出率(39例,43. 33%)显着高于宫腔镜检查的诊断检出率(28例,31. 11%),且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2);宫腔镜检查在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检出率(7例,7. 78%)、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检出率(16例,17. 78%)、子宫内膜萎缩的诊断检出率(39例,43. 33%)显着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检出率(5例,5. 55%)、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检出率(13例,14. 44%)、子宫内膜萎缩的诊断检出率(33例,36. 67%),且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宫腔镜检查在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效果方面[灵敏度(95. 05%)、特异度(86. 34%)、阳性预测率(93. 34%)、约登指数(0. 85)]更优于阴道超声组的诊断效果方面[灵敏度(87. 72%)、特异度(65. 58%)、阳性预测率(89. 62%)、约登指数(0. 67)],且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取经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检查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采取宫腔镜对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检出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及精准度的临床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欧阳迎春[9](2019)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不同处理的临床观察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子宫内膜息肉(Endomertrial polyps,EP)经宫腔镜电切术后应用达英-35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后的疗效,了解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不同处理后的复发率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苏大一附院住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共100例,年龄在24-54岁之间的已婚妇女,分三组,对照组仅单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37例,术后予达英-35处理组30例和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组33例,在宫腔镜息肉电切术后分别予达英-35 口服3个月以及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宫腔放置,电话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的三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变化、月经量的改变、临床症状和复发率的情况,并记录达英-35和曼月乐放置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术后B超随访子宫内膜厚度均下降,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个月,对照组有2例复发,达英-35和曼月乐组无复发,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有5例复发,达英-35组和曼月乐组无复发,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达英-35治疗3个月发生不良反应有7例(心情烦躁、发胖、恶心、乳房胀痛),放置曼月乐环共发生不良反应8例(乳房胀痛、腰酸、发胖),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电切术后3个月,尤其术后6个月复发率较达英-35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放置术高,但口服达英-35和曼月乐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结论:1.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有确切的诊断和治疗作用;2.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达英-35和曼月乐治疗后,可使子宫内膜变薄以及月经量减少,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好;3.口服达英-35和曼月乐环宫腔内放置所出现的不良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曼月乐不良反应逐渐减少,作为术后预防息肉复发更优于口服达英-35。

王文加[10](2019)在《266例绝经后子宫肌瘤女性的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提高老年女性健康水平,通过对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的基本特点、临床特征、发病因素、病理类型、合并疾病及治疗方法的总结,使绝经后女性得到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保障绝经后老年女性的健康寿命。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因子宫肌瘤入院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共1642例,其中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266例,1376例未绝经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组对照的方法对266例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的基本特点、病理类型、相关因素、合并疾病的状况及治疗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绝经后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病比率;2、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基本特点及临床特征的分析;3、绝经后子宫肌瘤病理类型及影响因素;4、绝经后女性子宫肌瘤合并内膜的病变;5、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6、绝经后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的比较。结果1、绝经组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7.68±6.33岁,绝经年龄中位数51岁。2、绝经组与未绝经组组间比较,绝经组患者的平均妊娠次数、平均生育次数均高于未绝经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绝经组平均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分别为:118.95±83.13pmol/L、1.91±0.92nmol/L;未绝经组平均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分别为:540.68±335.94pmol/L、12.59±15.51nmol/L。3、本组资料中绝经组与未绝经组的子宫肌瘤的位置未见明显差异,绝经组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90例(33.83%),其次为阴道流血71例(26.70%);未绝经组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392例(28.49%),其次为阴道异常流血239例(17.37%)。4、子宫肌瘤变性的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显着差异(P<0.05);绝经组子宫肌瘤变性发生率30.83%,未绝经组子宫肌瘤变性发生率12.06%,绝经组变性的发生率显着高于未绝经组(P<0.05);子宫肌瘤的变性以玻璃样变为主,绝经后变性子宫肌瘤与未绝经变性子宫肌瘤的病理类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6<0.05;绝经5年以上的子宫肌瘤变性发生率显着高于绝经5年以下的子宫肌瘤变性;绝经组中直径>5cm的肌瘤变性发生率高于直径≤5cm的肌瘤(P<0.05),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变性发生率高于单发性子宫肌瘤(P<0.05)。5、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124例(7.55%),富于细胞平滑肌瘤65例(3.99%),绝经组富于细胞平滑肌瘤的发生率高于未绝经组(P<0.05);绝经组患者中直径>5cm者富于细胞平滑肌瘤发生率显着高于直径≤5cm者(P<0.05);子宫脂肪平滑肌瘤共31例(1.89%),绝经后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组(P<0.05)。6、绝经组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高于未绝经组(P<0.05);绝经组合并子宫内膜病变出现阴道流血者的发生率高于未出现阴道流血者(P<0.05)。7、绝经组合并妇科恶性肿瘤(13/266)的发生率高于未绝经组(45/1376),但两者之间未见统计学意义;绝经组合并妇科恶性肿瘤出现阴道出血者8例(61.54%),未出现阴道流血者5例(38.46%),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1642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共341例,其中绝经组合并子宫腺肌病13.91%(37/266),未绝经组合并子宫腺肌病22.09%(304/1376),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性(P<0.05);1642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共173例,其中绝经组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显着高于绝经组(P<0.05)。9、绝经组179例(67.29%)行全子宫切除术,35例(13.16%)行子宫次全切除术,52例(19.55%)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未绝经组497例(36.12%)行全子宫切除术,156例(11.34%)行子宫次全切除术,525例(38.15%)行子宫肌瘤切除术,198例(14.39%)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1、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主要分布于5060岁之间;子宫肌瘤的发生位置、临床表现与是否绝经无关。2、绝经后子宫肌瘤以玻璃样变性最常见,其中直径大于5cm、多发性的子宫肌瘤更易发生变性。3、富于细胞平滑肌瘤、脂肪平滑肌瘤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其中直径大于5cm的富于细胞平滑肌瘤更多见。4、绝经后子宫肌瘤易合并子宫内膜病变,严重时甚至癌变;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出现阴道流血应警惕子宫内膜病变及合并妇科恶性肿瘤可能。5、绝经后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方式以全子宫切除最为常见。

二、绝经后阴道出血255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绝经后阴道出血25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53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病例选择
        2.1.2 记录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分组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病情况
    4.2 绝经后妇女患AH/EC的高危因素
    4.3 不伴PMB的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评估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诊治
    References

(2)绝经后宫颈HSIL术后病理升级的临床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的筛查与诊治研究进展
    2.1 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的筛查
        2.1.1 液基细胞学检查
        2.1.2 HPV检测
    2.2 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的诊断
    2.3 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的治疗与随访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术后病理结果变化情况
    4.2 患者一般临床情况
        4.2.1 年龄分布情况
        4.2.2 绝经时间
        4.2.3 孕产次
    4.3 临床症状
    4.4 HPV结果
    4.5 TCT结果
    4.6 宫颈活检病变累腺情况
    4.7 宫颈转化区类型
    4.8 影像学检查
        4.8.1 妇科超声
        4.8.2 MRI/CT检查
    4.9 肿瘤标志物SCC
    4.10 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11 HSIL术后病理升级组手术方式
        4.11.1 宫颈锥切术+宫颈癌根治术
        4.11.2 全子宫切除术
        4.11.3 宫颈管搔刮术+宫颈癌根治术
第5章 讨论
    5.1 绝经后HSIL的一般临床特点
    5.2 绝经后HSIL的宫颈筛查方法
    5.3 绝经后HSIL阴道镜检查的准确性及特点
    5.4 绝经后HSIL影像学检查
    5.5 肿瘤标志物SCC检测
    5.6 绝经后HSIL治疗原则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相关因素分析及术前多种方法联合诊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相关因素分析
    2.2 术前三种辅助检查联合诊断宫颈间质浸润的准确性分析
3 讨论
    3.1 一般临床资料与宫颈间质浸润的相关性分析
    3.2 两种肿瘤标志物CA125及HE4与宫颈间质浸润的相关性分析
    3.3 三种术前诊断方法联合诊断
    3.4 研究创新性及局限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术前不同方法评估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的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绝经后出血女性的内膜病变筛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宫颈扩张率、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
    2.2 取材满意度比较
    2.3 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
3 讨 论

(5)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诊断价值中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诊断性刮宫组与宫腔镜手术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2.2 诊断性刮宫组与宫腔镜组的病理检出率比较
    2.3 先后行诊刮与宫腔镜患者的病理情况比较
    2.4 子宫内膜病理和超声影像特征的关系
    2.5 子宫内膜厚度对于内膜疾病的诊断价值
    2.6 诊断性刮宫组与宫腔镜组的手术并发症比较
    2.7 随访
3 讨论
    3.1 诊断性刮宫与宫腔镜对内膜病变诊断的差异
    3.2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表现及处理
    3.3 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诊断及处理
    3.4 诊刮与宫腔镜手术的并发症比较
4 结论

(6)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诊断方法
        1.3.1 阴道超声检查
        1.3.2 宫腔镜检查
        1.3.3 病理结果分类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的分布情况
    2.2 宫腔镜检查、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
    2.3 宫腔镜检查与超声检查的准确性比较
    2.4 绝经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单纯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具有一定局限性
    3.2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3.3 子宫内膜增厚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7)子宫内膜病变宫腔镜检查必要性评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常见子宫内膜病变
        1.2.1 子宫内膜癌
        1.2.2 子宫内膜增生
        1.2.3 子宫内膜息肉
    1.3 检查方法
        1.3.1 经阴道超声
        1.3.2 宫腔镜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子宫内膜病变分布趋势及两种检查比较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2.3 病史资料整理
        2.2.4 统计学分析及图表绘制
    2.3 结果
        2.3.1 基本情况
        2.3.2 病种分布
        2.3.3 时间分布及趋势
        2.3.4 TVS检查与宫腔镜检查比较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子宫内膜病变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一: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分析
        3.3.1 年龄
        3.3.2 身体质量指数(BMI)
        3.3.3 血红蛋白(Hb)
        3.3.4 月经婚育史
        3.3.5 临床表现
        3.3.6 TVS表现
        3.3.7 合并症
        3.3.8 子宫内膜癌临床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
    3.4 结果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危险因素分析
        3.4.1 年龄
        3.4.2 身体质量指数(BMI)
        3.4.3 血红蛋白(Hb)
        3.4.4 月经婚育史
        3.4.5 临床表现
        3.4.6 TVS表现
        3.4.7 合并症
        3.4.8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临床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宫腔镜检查必要性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方法
    4.3 结果一:各计量资料临界值
        4.3.1 年龄
        4.3.2 BMI
        4.3.3 绝经后出血持续时间
        4.3.4 ET
        4.3.5 宫腔分离宽度
    4.4 结果二:风险模型建立及验证
        4.4.1 宫腔镜检查必要性的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方法一)
        4.4.2 宫腔镜检查必要性的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方法二)
        4.4.3 宫腔镜检查必要性评分系统验证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临床医学专业(4+4)学位论文要求

(8)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经阴道超声检查
        1.2.2 宫腔镜检查
    1.3 观察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比较
    2.2 两种检查方法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结果比较
    2.3 两种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9)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不同处理的临床观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宫腔镜术中出血情况
    2. 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
    3. 月经量的变化
    4. 三组复发的比较
    5. 不良反应情况
讨论
    1.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上的作用
    2.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后使用达英-35的观察分析
    3.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使用曼月乐的观察分析
    4.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使用达英-35口服与放置曼月乐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总论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表格
致谢

(10)266例绝经后子宫肌瘤女性的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绝经后女性的子宫肌瘤研究进展
    2.1 绝经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
        2.1.1 绝经后子宫肌瘤女性的性激素失调
        2.1.2 绝经后非萎缩性子宫肌瘤中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调节
        2.1.3 绝经后非萎缩性子宫肌瘤细胞外基质的变化
        2.1.4 绝经后非萎缩性子宫肌瘤增殖凋亡机制的失衡
        2.1.5 其他
    2.2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2.2.1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变性
        2.2.2 绝经后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
    2.3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治疗现状及治疗策略
        2.3.1 手术治疗
        2.3.2 子宫动脉栓塞及高频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
        2.3.3 口服药物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基本特点及临床特征的分析
        4.1.1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发病比率
        4.1.2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发病趋势
        4.1.3 年龄分布
        4.1.4 绝经组与未绝经组子宫肌瘤激素水平的比较
        4.1.5 绝经组与未绝经组子宫肌瘤的生育情况比较
        4.1.6 绝经组与未绝经组子宫肌瘤位置的比较
        4.1.7 绝经组与未绝经组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4.2 绝经后子宫肌瘤病理类型及影响因素
        4.2.1 不同年龄患者的子宫肌瘤变性发生比例
        4.2.2 绝经与子宫肌瘤变性
        4.2.3 绝经组与未绝经组子宫肌瘤变性的主要病理类型
        4.2.4 绝经年限与绝经后子宫肌瘤变性的发生
        4.2.5 绝经后子宫肌瘤变性与子宫肌瘤个数、直径及位置的关系
        4.2.6 子宫肌瘤病例中的特殊类型
    4.3 绝经后女性子宫肌瘤合并内膜的病变
        4.3.1 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类型
        4.3.2 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病变与绝经的关系
        4.3.3 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病理变化与阴道流血
    4.4 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
        4.4.1 子宫肌瘤合并的主要疾病
        4.4.2 子宫肌瘤合并的妇科恶性肿瘤
        4.4.3 合并妇科恶性肿瘤对绝经后子宫肌瘤阴道流血的影响
        4.4.4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乳腺疾病与绝经的关系
        4.4.5 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
    4.5 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的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基本特点
        5.1.1 绝经后子宫肌瘤发病比率与发病年龄
        5.1.2 绝经后子宫肌瘤发病相关因素
        5.1.3 绝经后子宫肌瘤与妊娠史
        5.1.4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5.2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病理特征
        5.2.1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变性
        5.2.2 绝经后特殊类型子宫肌瘤
    5.3 绝经后女性子宫肌瘤合并内膜的病变
        5.3.1 绝经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的变化
        5.3.2 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病变与阴道不规则流血的关系
    5.4 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疾病
        5.4.1 绝经后女性肌瘤患者合并妇科恶性肿瘤
        5.4.2 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阴道流血与妇科恶性肿瘤
        5.4.3 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内科疾病
        5.4.4 绝经后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5.5 绝经后子宫肌瘤的治疗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绝经后阴道出血255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533例临床分析[D]. 林招华. 南昌大学, 2021(01)
  • [2]绝经后宫颈HSIL术后病理升级的临床因素分析[D]. 牛思语. 吉林大学, 2021(01)
  • [3]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相关因素分析及术前多种方法联合诊断的应用研究[D]. 要雄伟.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4]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绝经后出血女性的内膜病变筛查[J]. 蔡莉.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20(12)
  • [5]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诊断价值中的比较[J]. 李菁,冯炜炜,龙雯晴,陈慧,沈育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0(14)
  • [6]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J]. 热孜万古丽·艾尼,丁岩,刘新莲. 中国妇幼保健, 2020(12)
  • [7]子宫内膜病变宫腔镜检查必要性评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D]. 沈偲.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对比[J]. 杨秀梅,毕翠,邵迎华,丛莉,韩哲,孙广宇,刘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18)
  • [9]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不同处理的临床观察疗效[D]. 欧阳迎春. 苏州大学, 2019(02)
  • [10]266例绝经后子宫肌瘤女性的临床病例分析[D]. 王文加. 吉林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绝经后阴道出血255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