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leosalinity in the Daihai Lake,Inner Mongolia,China(论文文献综述)
张健[1](2021)在《岱海湖相沉积序列重建及对地震事件的响应特征》文中研究指明
姜高磊,刘林敬,毛欣[2](2020)在《湖相介形类壳体微量元素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湖相介形类壳体微量元素(本文主要指Mg和Sr)是重建古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定性或定量地反映湖水信息。自20世纪80年开始应用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古环境重建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类影响因素:(1)其宿生水体中M/Ca比值(M主要指Mg和Sr)的影响因素:季节变化、微环境差异和湖泊演化过程,这类因素通过对宿生水体中M/Ca比值来影响介形虫壳体中的M/Ca比值,进而造成古环境重建结果的误差增大或可靠性降低;(2)介形类壳体微量元素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宿生水体中M/Ca比值、温度、碱度等,这类因素能够直接影响介形类壳体分泌、钙化的生命-化学过程的因素,是定量重建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现代介形类生活习性和微量元素组成变化过程的研究可以消除或减小以上影响因素对古环境重建的影响,提高介形类壳体化石中微量元素组成在古环境重建研究中的精度和可靠性。
毛光周,刘晓通,安鹏瑞,孟令强,杨锋杰,陈雷[3](2018)在《无机地球化学指标在古盐度恢复中的应用及展望》文中指出古盐度是古环境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无机地球化学指标在古盐度的恢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沉积磷酸盐法、硼元素法、同位素法、稀有气体元素法、元素比值法、Na+浓度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合地质实际,简述各方法在古盐度重建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并根据各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局限性,对无机地球化学方法的发展作出展望,为海陆相划分、古环境恢复以及新方法的探索等提供参考。
赵志丽[4](2011)在《内蒙古黄旗海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文中提出要准确地预测未来的气候环境变化,我们就必须对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规律有足够充分的了解。全新世的气候条件与现在和将来的气候条件更接近,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规律性与突发性在将来有可能再次发生。而季风边缘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是研究气候环境演变的理想场所。为此本文选择了位于我国北方季风边缘区的黄旗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泊岩芯不同层位进行AMS14C测年建立了精确的年代标尺。利用沉积物的粒度、烧失量、孢粉三个代用指标重建了黄旗海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历史,并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黄旗海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8576~7280cal aBP):本阶段孢粉浓度较高,以草本植物为主;有机质与碳酸盐含量相对较高;沉积物平均粒径较大,砂的含量较高。气候总体上温和偏湿,植被景观为草原。第二阶段(7280-3687cal a BP):本阶段孢粉非常丰富,孢粉浓度极高,乔木花粉含量明显增加,松属花粉含量最高达81%,其他阔叶乔木花粉含量不同程度的有所增长;有机质含量非常高;沉积物平均粒径为整个岩芯的最低值。气候总体上温和湿润,植被景观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期间存在较明显的干湿波动。第三阶段(3687~1659cal aBP):本段孢粉浓度很低,乔木花粉含量较高,草本花粉相对含量却明显降低;沉积物的烧失量显示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均较低;沉积物平均粒径很高。气候总体上温凉偏干,植被景观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期间存在短暂的干旱与润湿事件。第四阶段(1659~0 cal a BP):本阶段孢粉浓度较上一阶段增大,乔木花粉含量很低,草本花粉含量极高;烧失量显示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低,碳酸盐含量为整个岩芯最低段;沉积物的平均粒径相对于上一阶段有所减小。气候总体上温凉偏干,植被景观为草原。黄旗海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与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在大阶段上所反映的气候是一致的,全新世适宜期的气候表现为温和偏湿,适宜期鼎盛期气候最佳,进入晚全新世后气候条件开始恶化,气温和降水量均下降,可见在全球气候大背景的影响下,区域气候变化存在一致性。
张丽艳[5](2009)在《利用孢粉资料定量恢复岱海盆地近600年的植被和气候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岱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山西省交界处的凉城县境内,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内流湖,气候上属于季风区与西风区、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带,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因此,岱海湖泊沉积是研究气候和环境变化理想的代用指标。根据岱海湖泊中心一个103cm长的沉积岩芯,1cm等间距采样,获得103个样品进行高分辨率的孢粉学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孢粉资料定量恢复岱海近600年气候经历了5次明显的变化,约1382-1430年,气候总体温凉偏湿,降水变幅剧烈,有一次明显的低温湿润事件;1430-1583年,总体特点为暖干,是整个剖面的第一个温暖期;1583-1824年,低温阶段,也有极端干旱事件,与小冰期相对应;1824-1935年为一温暖期,是整个剖面的第二个温暖期,也是气温最高的一个时期;1935-1983年,总体特点为温凉,降水变幅剧烈。岱海小冰期大致为1583-1824年,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近600年以来尽管岱海地区的孢粉组合有所变化,但其反映的植被特征总体为草原。小冰期花粉组合与其它时段差别明显,且花粉浓度也最低。
郭金春,马海州,宋恩玉,陈宁[6](2008)在《湖泊碳酸盐在过去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湖泊沉积碳酸盐矿物及其微量元素、同位素分布特征记录了全球或区域古气候环境演变历史,可以从中提取大量定量化的古气候参数。因此,可以根据湖泊碳酸盐矿物的含量和碳、氧同位素变化等信息推知其形成时期的气候环境,重建古环境,揭示气候环境演变的规律。湖泊碳酸盐是一种研究古环境演化重要的代用指标,在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常凤琴[7](2008)在《中国西部晚更新世中晚期古湖泊沉积锶同位素与环境变化》文中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和额济纳盆地在晚更新世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两个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其环境变化直接受气候变迁的影响。因此对柴达木盆地和额济纳盆地气候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全球晚更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机制和过程的理解。另外,西北干旱区将是受全球温室效应影响最明显的地区之一,对我国整个干旱、半干旱区晚更新世气候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将会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本论文选取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和额济纳盆地小狐山剖面的湖泊沉积物及生物壳体为研究对象,在精确测年的前提下,以锶同位素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多个代用指标综合分析,重建了柴达木盆地和额济纳盆地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并对代用指标的指示意义及应用进行了简单探讨。本文中的研究结果如下:1、柴达木盆地在晚更新世中晚期(MIS 3阶段)以来气候环境的演化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其中43.9Ka BP~39.9Ka BP为暖干的气候环境;39.9Ka BP~31.7KaBP和31.7Ka BP~26.9Ka BP为温湿的气候环境,期间出现几次突变,表现为较冷的气候;26.9~22.5Ka BP为暖干的气候环境。总体上本剖面表现为温湿的气候条件,当时的温度和湿度均高于现代。与贝壳堤剖面相对比分析也表明,小狐山剖面949~304cm(38.15~17.37Ka BP)揭示的气候环境较现代温暖湿润。2、锶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内陆湖泊沉积物的87Sr/86Sr值和Rb/Sr值是化学风化强度的代用指标。其中酸溶组分的87Sr/86Sr值指示了沉积区锶同位素的变化;残留组分的87Sr/86Sr值则指示了物源区锶同位素的变化,两者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表明了沉积区和物源区不同的物质构成对化学风化的响应不同。两个剖面中锶同位素和有机碳的变化范围不同,表明两者物源区和化学风化程度都不同,指示的气候环境的温湿程度也不同,存在区域性差异。3、通过对比分析,壳体的锶同位素及元素比值能忠实的记录其宿生水体的化学性质,其87Sr/86Sr和Rb/Sr值的变化也反映了流域所经历的化学风化过程。壳体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生物分馏,对其生存的生态微环境有不同的响应机制。壳体的87Sr/86Sr、Sr/Ca和Sr/Ba值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指示宿生水体盐度的变化,但Mg/Ca值受生物效应及季节性温度等因素的制约,失去了重建古环境的能力。4、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沉积物中Sr/Ca、Sr/Ba和Mg/Ca值是多个因子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响应了湖水盐度的变化,并与湖水盐度的变化呈反相关性,是湖水盐度和温度的综合表现,其中Mg/Ca值受温度的影响更大。且矿物成份为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沉积物较之文石成因的壳体,其Sr/Ca值在指示湖水盐度上更准确,更能反映水体环境的变化。5、额济纳盆地小狐山剖面的87Sr/86Sr值与Mg/Ca值更好的响应了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故87Sr/86Sr值也可作为盐度的指示剂;Sr/Ca、Sr/Ba值作为盐度代用指标具有不准确性,需要结合其它指标综合考虑。故锶同位素与元素比值在古气候环境应用中需要结合其它指标进行综合性考虑,才能明确其指示意义。6、柴达木盆地和额济纳盆地湖泊沉积可相互对比,都揭示了MIS 3阶段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存在高湖面和大湖期,与腾格里大湖期及青藏高原大湖期相对应。同时存在气候波动,出现冷事件,表明气候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有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7、贝壳堤剖面和小狐山剖面都存在气候的冷暖变化,这表明末次冰期发生于北大西洋地区的快速气候波动事件同样存在于中国西部的湖泊记录中。同时,北大西洋地区末次冰期所发生的快速气候波动事件的幅度在中国湖泊记录中自西向东逐渐减小,推测这主要是由西风与东亚夏季风的共同作用所造成的。
曾承,安芷生,刘卫国,余俊清[8](2008)在《湖泊碳酸盐记录的古水温定量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泊古水温乃至古气温的定量反演,可以促进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目前利用湖泊碳酸盐对湖泊古水温进行重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运用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原理,利用水温与湖泊碳酸盐氧同位素值和湖水氧同位素值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对湖泊古水温做定量研究;二是通过测定介壳[Mg2+]/[Ca2+]进而重建古水温;三是通过测定湖泊流域范围内现代水文气象参数及一些相关的同位素资料直接建立起湖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值与温度间的统计模型。各种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及其一定的局限性,对此做了归纳和评述。
曾承,安芷生,刘卫国,余俊清[9](2007)在《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湖水古盐度定量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湖水古盐度的定量反演,可以促进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尤其是封闭湖泊的盐度取决于流域降水,径流和蒸发的平衡关系,并直接表现为湖泊水位的变化。关于湖水的古盐度反演,长期以来已经根据多湖泊沉积环境指标加以揭示,包括湖泊沉积物中介形虫壳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性、硅藻-古盐度转换函数、介形虫壳体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生长环境的关系以及实验模拟等。各种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及一定的局限性,对此做了归纳和评述。
高兴东[10](2006)在《岱海湖泊营养盐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中国北方半干旱区湖泊岱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湖泊上覆水、沉积物中碳、氮、磷等营养盐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探讨了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赋存形态,营养盐在沉积物中的累积和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对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潜在影响,揭示了湖泊内外源污染负荷特点及富营养化发生机理,为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受损机制研究提供了合理的科学依据,对岱海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岱海湖泊上覆水中全氮(TN)、全磷(TP)浓度分别为2.28mg/l和0.20mg/l,TN营养指数为68.38,TP营养指数为69.56,除个别区域外,绝大部分湖区营养指数均较高,岱海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上覆水中TN/TP比值为12.6,表明岱海湖泊中磷是限制水体初级生产力及阻碍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营养元素。 2.岱海表层沉积物中全氮含量在0.76g/kg~2.84g/kg间变化,有机氮含量在706.86mg/kg~2691.95mg/kg间变化,水平分布上全氮与有机氮总体具有从北到南、由深水区向浅水区含量递减的变化趋势,硝态氮含量在1.68mg/kg~7.36mg/kg间变化,湖区东北出现高值区,西南、南部及东南出现低值区,铵态氮含量在44.25mg/kg~166.00mg/kg间变化,呈现湖区西北部和东北部高而西南部低的分布特征;沉积物柱芯中全氮、硝态氮和有机氮总体呈现随深度增加含量递减的趋势,铵态氮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含量增加的趋势。
二、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leosalinity in the Daihai Lake,Inner Mongolia,Chin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leosalinity in the Daihai Lake,Inner Mongolia,China(论文提纲范文)
(3)无机地球化学指标在古盐度恢复中的应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沉积磷酸盐法 |
2 硼元素法 |
2.1 Walker法 |
2.2 Adams法 |
2.3 Couch法 |
3 同位素法 |
3.1 硼同位素 |
3.2 碳氧同位素 |
3.3 锶同位素 |
4 稀有气体法 |
5 元素比值法 |
6 Na+浓度法 |
7 关于无机地球化学方法的几点认识 |
8 展望 |
(4)内蒙古黄旗海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 |
第二节 全新世气候变化 |
第三节 我国北方季风边缘区环境演变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一节 内蒙古高原概况 |
第二节 黄旗海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三章 样品采集及年代序列的建立 |
第一节 样品采集和岩性描述 |
第二节 年代序列的建立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与解释 |
第一节 沉积物的粒度指标 |
第二节 烧失量分析 |
第三节 孢粉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黄旗海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及区域对比 |
第一节 已有研究成果 |
第二节 黄旗海中全新世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的重建 |
第三节 区域对比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利用孢粉资料定量恢复岱海盆地近600年的植被和气候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关于岱海盆地的研究 |
1.3.2 关于小冰期的研究 |
2 章岱海盆地概况 |
2.1 岱海地理位置和形态特征 |
2.1.1 岱海地理位置 |
2.1.2 岱海的形态特征 |
2.2 湖区的构造基础 |
2.3 湖盆地貌与第四纪地质 |
2.4 湖区的气候、水文、植被 |
2.4.1 湖区气候 |
2.4.2 湖区水文 |
2.4.3 湖区植被 |
3 岱海岩芯湖泊取样及实验室处理过程 |
3.1 湖泊取样 |
3.2 孢粉分析工作方法及实验室样品处理与计算方法 |
3.2.1 孢粉样品实验室分析方法 |
3.2.2 孢粉鉴定方法 |
3.2.3 制片镜检和绘制孢粉图式 |
3.2.4 花粉图式的分带和解释 |
3.2.5 样品处理 |
3.2.6 样品计算方法 |
3.3 岱海年代确定 |
4 岱海地区600年以来的占气候与古植被的定量重建 |
4.1 孢粉分析结果及植被的演替 |
4.2 定量重建岱海地区的气候变化 |
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6)湖泊碳酸盐在过去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湖泊碳酸盐碳氧同位素值变化的因素 |
2 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 |
2.1 湖泊古有效湿度的判别 |
2.2 湖泊封闭程度的判断 |
2.3 古温度的定性与定量恢复 |
2.4 古生产力变化的恢复 |
2.5 湖泊古盐度的研究 |
2.6 湖泊古水文环境重建 |
3 结 语 |
(7)中国西部晚更新世中晚期古湖泊沉积锶同位素与环境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晚更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晚更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三节 西部晚更新世中晚期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意义及进展 |
第四节 选题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Sr同位素及其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理论和应用 |
第一节 Sr同位素及其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理论基础和发展 |
第二节 Sr同位素及其相关元素在环境载体中的应用 |
1、黄土-古土壤 |
2、海洋沉积物 |
3、湖泊沉积物 |
第三节 锶同位素及相关元素实验方法 |
第三章 柴达木盆地古湖泊沉积中的锶同位素及与其它参数的对比 |
第一节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二节 贝壳堤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年代序列 |
第三节 贝壳堤剖面酸溶组分与残留组分锶及锶同位素 |
第四节 壳体的锶同位素及元素分馏 |
第五节 贝壳堤剖面锶同位素与其它参数对比及古气候重建 |
第六节 贝壳堤剖面古气候重建 |
第四章 额济纳盆地小狐山剖面古湖泊沉积锶同位素 |
第一节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二节 小狐山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年代研究 |
第三节 小狐山剖面锶同位素及相关元素分析 |
第四节 小狐山剖面锶同位素及其与其它参数的对比 |
第五章 区域气候对比及讨论 |
第一节 柴达木盆地和额济纳盆地的锶同位素对比 |
第二节 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主要气候事件 |
第六章 结论和问题 |
一、主要结论 |
二、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成果介绍 |
(8)湖泊碳酸盐记录的古水温定量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湖泊碳酸盐氧同位素记录的古水温定量研究 |
1.1 原 理 |
1.2 应 用 |
1.2.1 青海湖古水温定量重建 |
1.2.2 若尔盖古水温定量重建 |
1.2.3 岱海古水温定量重建 |
1.3 问题及讨论 |
1.3.1 碳酸盐矿物类型的确定 |
1.3.2 公式的选择 |
1.3.3 介形虫[Sr2+]/[Ca2+]与古盐度 |
1.3.4 实验建立湖水氧同位素与盐度定量关系的局限 |
1.3.5 气温对湖泊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机制 |
2 利用介壳[Mg2+]/[Ca2+]重建古水温 |
2.1 原 理 |
2.2 应 用 |
2.3 问 题 |
3 利用统计模型重建古水温 |
3.1 原 理 |
3.2 应 用 |
3.2.1 错鄂古水温定量重建 |
3.2.2 Ammersee湖古气温定量重建 |
3.2.3 兴措湖古水温定量重建 |
3.3 问题及讨论 |
4 结 论 |
(9)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湖水古盐度定量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利用介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定量模拟湖水古盐度 |
1.1 原 理 |
1.2 应 用 |
1.3 问 题 |
1.3.1 文石对锶的强烈吸附问题 |
1.3.2 介形连续分布问题 |
1.3.3 介形不同种属问题 |
1.3.4 盐度多控制因素问题 |
2 利用介壳体长特征重建湖水古盐度 |
3 实验模拟以获取湖水盐度与氧同位素值的定量关系 |
3.1 原理及应用 |
3.2 问 题 |
4 硅藻组合与盐水盐度 |
5 结 论 |
(10)岱海湖泊营养盐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湿地概述 |
1.1.1 湿地的定义 |
1.1.2 湿地的分类 |
1.1.3 湿地效益 |
1.2 湿地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岱海的研究现状 |
1.3.2 选题依据 |
1.3.3 研究意义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气候及气象条件 |
2.1.3 岱海生物资源现状及变化 |
2.1.4 岱海主要污染源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品采集 |
2.2.2 沉积物性状 |
2.2.3 样品分析 |
2.2.4 实验仪器 |
2.2.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三章 氮及其形态分布特征与环境意义 |
3.1 引言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上覆水中氮素污染 |
3.2.2 表层沉积物中氮素污染 |
3.2.3 沉积物柱芯中氮素污染 |
3.3 沉积物中氮的环境意义 |
第四章 磷及其形态分布特征与环境意义 |
4.1 引言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上覆水中磷素污染 |
4.2.2 表层沉积物中磷素污染 |
4.2.3 沉积物柱芯中磷素污染 |
4.3 沉积物中磷的环境意义 |
第五章 有机质分布特征及碳、氮、磷间比值研究 |
5.1 引言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沉积物中有机质分布特征 |
5.2.2 碳-氮-磷耦合研究 |
5.3 岱海沉积物有机污染状况 |
第六章 岱海生态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 |
6.1 岱海环境变化 |
6.1.1 湖泊水位下降 |
6.1.2 湖泊面积减小 |
6.1.3 湖滨带生境恶化 |
6.1.4 湖泊富营养化污染严重 |
6.2 岱海可持续发展对策 |
6.2.1 湖泊水环境保护 |
6.2.2 湖泊水资源合理利用 |
6.2.3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 |
6.2.4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
6.2.5 加强教育与管理 |
6.2.6 加强科学研究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leosalinity in the Daihai Lake,Inner Mongolia,China(论文参考文献)
- [1]岱海湖相沉积序列重建及对地震事件的响应特征[D]. 张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
- [2]湖相介形类壳体微量元素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J]. 姜高磊,刘林敬,毛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02)
- [3]无机地球化学指标在古盐度恢复中的应用及展望[J]. 毛光周,刘晓通,安鹏瑞,孟令强,杨锋杰,陈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4]内蒙古黄旗海中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D]. 赵志丽.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1(12)
- [5]利用孢粉资料定量恢复岱海盆地近600年的植被和气候变化[D]. 张丽艳. 河北师范大学, 2009(10)
- [6]湖泊碳酸盐在过去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 郭金春,马海州,宋恩玉,陈宁. 盐湖研究, 2008(02)
- [7]中国西部晚更新世中晚期古湖泊沉积锶同位素与环境变化[D]. 常凤琴. 兰州大学, 2008(12)
- [8]湖泊碳酸盐记录的古水温定量研究进展[J]. 曾承,安芷生,刘卫国,余俊清. 盐湖研究, 2008(01)
- [9]湖泊沉积物记录的湖水古盐度定量研究进展[J]. 曾承,安芷生,刘卫国,余俊清. 盐湖研究, 2007(04)
- [10]岱海湖泊营养盐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高兴东. 内蒙古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