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剂量干扰素a-2b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威,王敬君,邹万强,李小翠[1](2021)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取阿糖胞苷进行治疗,观察组(n=50)采取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血液学缓解时间及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认知、认知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缩短患者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使患者生存时间得以延长,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效果显着。
郑一敏,刘晶晶,胥秀英,郭牡丹,丁锐,ANDREASE Melzer[2](2021)在《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目的对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治疗药物、研究中药物进行了综述。方法应用检索Pudmed、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BCRABL"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20-10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进行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文献75篇,英文文献121篇,最后纳入分析196篇文献。结果 TKI作为一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药物,联合阿糖胞苷、或干扰素α、或高三尖杉酯碱等有助于提高细胞遗传学缓解率。长期治疗产生耐药性,以及骨髓抑制、基础疾病患者引起的心肺毒性和肾脏毒性等严重不良反应仍是亟待关注的问题。结论精准诊断、合理用药、开发更具靶向性的小分子药物和筛选基于信号通路进行候选药物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杨明婷[3](2021)在《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索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在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地西他滨小剂量、隔日皮下注射的临床疗效及优势;为不适合强烈化疗的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1)选取2018年0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AML及R/R-AML共44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AML共16例,难治性AML共10例,复发性AML共18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2)所有入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均给予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化疗,同时予相应药物、支持治疗;(3)分析老年AML及R/R-AML患者疗效(包括CR率、PR率、NR率、ORR率)、缓解持续时间(DOR)及总生存期(OS),分析其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分析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5)观察小剂量地西他滨隔日、皮下注射临床疗效及优势;(6)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老年AML组CR率87.50%,ORR率93.75%。从不同临床基线资料,对老年AML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示初诊时高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预后不良因素组疗相对效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AML组中CR患者中位DOR为11(419)个月,中位OS为12.5(619)个月。分析影响DOR及OS影响因素,提示存在预后不良因素患者DOR及OS均显着低于预后良好及中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R-AML患者组CR率53.6%,ORR率67.9%。从不同临床基线资料,对R/R-AML患者疗效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高白、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组疗效相对较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R/R-AML组中CR患者中位DOR为9(621)月,中位OS为11(622)月。分析影响DOR及OS影响因素,提示预后不良组患者DOR及OS低于预后良好及中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所有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血液学不良反应,III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超过90%,但III级以上感染、出血、消化道反应、肝肾功损害等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可控。结论:1.本研究中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老年AML,疗效满意,是不适合强烈化疗的老年AML患者满意治疗方案,值得采用;2.本研究中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R/R-AML,疗效较好,是R/R-AML治疗窘境中的可靠选择;3.本研究中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反应,不良反应可控;4.本研究中地西他滨采用小剂量、隔日皮下注射,可获得满意疗效,降低了住院费用、缓解患者经济负担,减轻医护工作负担,值得扩大样本量推广研究。
田红娟[4](2021)在《地西他滨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标准方案诱导缓解及缓解后治疗与常规剂量地西他滨诱导缓解后小剂量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2例老年AML(非M3)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A组)接受标准方案(IA方案、DA方案、MA方案等)诱导治疗,中大剂量阿糖胞苷缓解后治疗;21例患者(B组)接受常规剂量地西他滨(15mg/m2·d)诱导缓解后,小剂量地西他滨(10mg/w)维持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61.9%和5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率(CR)分别是52.4%和47.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A组和B组组间和组内患者的性别、年龄、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初诊白细胞计数、预后危险度分级、MDS病史等临床特征对疗效(CR、ORR)的影响,各亚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2例老年AML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是10(4.75-17.25)个月,存活12例(28.6%),死亡21例(50%),A组和B组的中位OS分别为12个月和21个月,平均OS分别为18.6个月和24个月(P>0.05),中位PFS分别为12个月和17个月,平均PFS分别为18个月和21.4个月,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小于30%的患者中,A组和B组OS时间分别为10.05个月和20.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在初诊白细胞计数为(10-50)×109/L患者中,A组和B组OS分别为11.4个月和25.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4.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CD3+比例、CD3+CD4+比例、CD3+CD8+比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A组CD4+/CD8+比例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B组CD4+/CD8+治疗前后无差异。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A组和B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出现例数分别为21例(100%)和19例(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粒缺平均时间分别为14.23天和12.14天,血小板持续≤25×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15天和8天,发热发生率均为20例(95.2%),发热持续中位时间分别为9天和5天,肺部感染例数分别为13例(61.9%)和17例(80.95%),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标准方案组与地西他滨组在老年AML患者诱导后疗效(CR、ORR)相当。各亚组间疗效(CR、ORR)对比无差异。2.标准方案组与地西他滨组OS及PFS无显着差异。在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小于30%与初诊白细胞计数为(10-50)×109/L的患者中,地西他滨组较标准方案组获得更长的OS(P值分别为0.049、0.045)。3.标准方案组可能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4.标准方案组与地西他滨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感染。
南利静[5](2021)在《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初治C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我国发病率为0.639-0.99/10万人,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病,中老年为高发人群,国内中位发病年龄45-50岁,男性多于女性,Ph染色体阳性或BCR-ABL基因阳性是其诊断依据。靶向治疗是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自伊马替尼问世以来,疗效显着,但因其昂贵的价格致使很多病人不能承受,而国产伊马替尼具有更低的价格,但目前对于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在疗效上是否具有差异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通过观察Ph染色体阳性(Ph+)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使用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或昕维)和进口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后的血液学缓解率、分子学缓解率、最佳疗效反应、转换治疗的比例及不良反应,评价国产伊马替尼和进口伊马替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171例初诊CML-CP患者的临床资料,该171例患者均为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且长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其中服用国产伊马替尼的患者46例,服用进口伊马替尼(格列卫)的患者125例,根据Sokal评分对收集到的两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危险度分层,根据治疗3、6、12个月后的血液学缓解率、最佳反应疗效、分子学缓解率及对两组伊马替尼转换二代TKI或其他药物的比例来评价二者的初期疗效,根据原研伊马替尼转换国产伊马替尼后是否维持原疗效来评估两者是否有相似的疗效,根据治疗期间出现的血液学毒性及非血液学毒性等指标评估两组数据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依据NCI/NIH常见毒性标准3.0版本进行分级记录并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1.流行病学:中位发病年龄48岁,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2.国产伊马替尼组与进口伊马替尼组在连续治疗3个月(P=0.337x2=0.923)、6个月(P=0.700 x2=0.148)、12个月(P=0.734 x2=0.116)后最佳反应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国产组与进口组在3个月(P=0.747)、6个月(P=0.564)、12个月(P=0.492)后达到MR3.0的数据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3个月(P=0.767)、6个月(P=0.804)、12个月(P=0.526)达到MR4.0的数据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4.国产伊马替尼组因耐药或不良反应转换治疗方案的有10例,占21.7%。原研伊马替尼组因耐药或不良反应转换治疗方案的有33例,占26.4%。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5.在后续追踪中,原研伊马替尼组共有32例患者转换成国产伊马替尼,其中1例患者在3月时达到MR3.0,后转换国产伊马替尼,6个月后达到MR4.0,并一直维持此疗效,其余31人均在至少1年后达到MR4.0,后转换国产伊马替尼,均能维持原疗效,无病情进展。6.国产伊马替尼和进口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无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水肿24%vs33.6%(P=0.225),肌肉疼痛13.0%vs12.0%(P=0.854),皮疹8.7%vs10.4%(P=0.966),恶心呕吐19.6%vs17.6%(P=0.767),骨关节痛占10.9%vs8.0%(P=0.777),腹泻6.5%vs5.6%(P=1.000),血液学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为17.4%vs19.2%(P=0.788),贫血13.0%vs11.2%(P=0.729),血小板减少为8.7%vs5.6%(P=0.704),无严重III-IV级不良反应,无药物毒性死亡率。结论:1.本中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8岁,较欧美国家相比发病年龄较低。2.国产伊马替尼对初治慢粒患者可以获得和格列卫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耐受性。然而国产伊马替尼的价格便宜,患者经济负担较小,更利于临床推广应用。3.国产伊马替尼和进口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上存在相似的耐药性。
王志清[6](2020)在《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传统低剂量化疗方案联合和不联合芪附扶正合剂(Modified Qifu Fuzheng Decoction,QFFZD)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非M3)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缓解率、中医症候积分、复发率、生存率及感染发生率等,客观评价QFFZD在老年AML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再通过体外实验探讨QFFZD协同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寻其分子学作用机制,为临床QFFZD辅助治疗AML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联合口服芪附扶正合剂中药,将58例老年AML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联合QFFZD口服,对照组仅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CR率、诱导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情况、复发率、中位生存期、总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期感染发生率及远期感染发生率。实验研究方法:(1)采用2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QFFZD治疗组,分别予2mL生理盐水和2mL生药浓度为1.68 g/mL QFFZD灌胃,连续7天。第8天麻醉后主动脉取血,分离得到上层血清,-80℃保存备用;2.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对其的增殖抑制作用;(3)PI单染流式细胞术(FCM)用于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4)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5)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QFFZD含药血清、Ara-C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兔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及其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以及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6)免疫印迹实验被用于检测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干预HL-60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R率分别为66.7%、6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化疗结束后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0%和5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远期生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估计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18.7个月和16.8±5.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0.3±9.4)%和(56.7±9.4)%,3年生存率分别为(39.0±9.8)%和(27.2±9.6)%,5年生存率分别为(27.9±9.7)%和(20.4±9.3)%,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3);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诱导期感染发生率(46.7%)与对照组(46.4%)相差不大;观察组远期的感染发生率(28.0%)低于对照组(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研究结果:1.MTT比色分析法结果显示,相同干预时间下,QFFZD含药血清(2%、4%、6%、8%、10%)和 Ara-C(0.5μmol/L、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单独和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和48h后,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相同干预时间下,二者联合使用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二者单独使用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单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均能将HL-60细胞阻滞于G1期,两药联合时对HL-60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更加明显(p<0.05)。3.流式细胞术检测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均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且两药合用时凋亡效果更加明显(p<0.05)。4.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μmol/L)单独以及联合干预HL-60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Bax以及执行凋亡程序的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则低于空白组(p<0.05)。与此同时,Akt/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而p53的表达水平各给药组则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5.在用QFFZD含药血清(10%)和Ara-C(8 μmol/L)共同干预HL-60细胞前,予Akt特异性抑制剂MK-2206 2HCL(5 nmol/L)预处理24h后,以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kt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则有所升高(p<0.05)。结论临床研究表明,QFFZD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AML较单纯应用化疗有一定优势,尤其体现在可以改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远期感染发生率;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一定程度上可延长中位生存期,提高3年及5年生存率的趋势(虽未达到统计学差别)。实验研究表明,1.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有效地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而且表现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2.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在体外单用和联合使用均能明显地提高处于G1期的HL-60细胞比率,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3.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其过程可能是通过调控Akt/p53信号通路从而启动内源性细胞凋亡途径发挥作用。
马敏红[7](2020)在《小剂量重组α-2b干扰素、阿糖胞苷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α-2b干扰素、阿糖胞苷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长葛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CML患者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接受小剂量重组α-2b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B组加用阿糖胞苷。对比两组治疗前后WBC水平;对比两组血常规和骨髓像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后WBC水平低于A组,血常规和骨髓像恢复正常时间早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与A组(1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重组α-2b干扰素、阿糖胞苷联合羟基脲治疗CML临床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沈明月[8](2019)在《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KG-1a人白血病细胞线粒体氧化呼吸与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KG-1a细胞株建立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体外模型,研究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线粒体氧化呼吸与能量代谢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通过研究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对KG-1a细胞线粒体凋亡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验证芪莲益髓清毒颗粒与线粒体结构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芪莲益髓清毒颗粒诱导线粒体凋亡途径及其他相关信号通路。采用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并进行基因功能和信号通路分析,为确定相关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有力依据。方法:1.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检测芪莲益髓清毒颗粒中有效成分,借助生信分析预测药物可能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靶点。2.培养人白血病KG-1 a细胞作为体外研究平台,CCK8法筛选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细胞的有效浓度和作用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学改变,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人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来观察中药对KG-1a细胞株氧化呼吸功能的影响。seahorse XF24细胞线粒体压力测试,检测细胞能量代谢受到重要的影响。3.高通量基因测序,GO和KEGG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机制。4.micro RNA转染,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通路相关凋亡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线粒体凋亡相关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LC-MS共检测到芪莲益髓清毒颗粒中有9580个物质峰,其中代谢物数量为3336,通过富集分析,有效成分与调节炎症、氧化应激以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2.CCK8法筛选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KG-1a细胞的有效时间和浓度为0.2mg/mL,24h,药物干预后线粒体活性氧簇水平提高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Ⅱ、Ⅲ、Ⅳ有显着差异,能量代谢显着抑制。3.高通量基因测序筛选得到差异的LncRNA和差异的mRNA,通过靶基因富集和分析,发现中药干预后的白血病细胞组中的通路和靶基因与氧化呼吸和能量代谢有关联,验证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影响白血病细胞KG-1a的凋亡。4.通过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MicroRNA 125a 转染,促凋亡蛋白 p53、bax、caspase-3、caspase-8 和 caspase-9 的表达增加,而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1的表达减少。结论:1.芪莲益髓清毒颗粒中含有干预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有效成分。2.中药复方颗粒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并对白血病细胞的氧化呼吸和能量代谢有干预作用。3.中药复方可通过NF-κB途径影响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凋亡。
高丽,王聪蕊,叶娟[9](2019)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72例,将72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平均归纳为实验组(n=36)与参照组(n=36),参照组仅接受阿糖胞苷治疗,实验组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比对两组患者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及治疗效果与参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可以有效缩短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张倩[10](2019)在《干扰素α-2b、低剂量阿糖胞苷及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干扰素α-2b、低剂量阿糖胞苷及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予抗炎、小苏打碱化尿液及别嘌呤醇降低血尿酸等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干扰素α-2b、低剂量阿糖胞苷及羟基脲,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分别较对照组显着降低,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结论干扰素α-2b、低剂量阿糖胞苷及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二、小剂量干扰素a-2b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剂量干扰素a-2b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
2.3 两组患者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对比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对比 |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
3 讨论 |
(2)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ML发病机制 |
1.1 细胞水平 |
1.2 信号通路水平 |
1.2.1 JAK2/STAT信号通路 |
1.2.2 RAS-MAPK通路 |
1.2.3 PI3K/AKT信号通路 |
1.2.4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1.2.5 其他信号通路 |
2 临床药物 |
2.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图5) |
2.2 烷化剂 |
2.3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
2.4 阿糖胞苷 |
2.5 干扰素α |
2.6 中药单体 |
2.6.1 砷剂 |
2.6.2 高三尖杉酯碱 |
2.6.3 靛玉红 |
2.6.4 姜黄素 |
3 临床研究中药物 |
3.1 MEK抑制剂 |
3.2 Aurora激酶抑制剂 |
3.3 新型ABL激酶抑制剂 |
4 结论 |
(3)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伦理 |
2.2.2 研究设计 |
2.2.3 收集完善患者资料 |
2.2.4 治疗方案及护理流程 |
2.2.5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老年AML组 |
3.1.1 老年AML患者一般资料 |
3.1.2 老年AML组疗效 |
3.1.3 老年AML组不同临床基线特征CR率、ORR率比较 |
3.1.4 老年AML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1.5 与DA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
3.1.6 老年AML组生存分析 |
3.2 R/R-AML组 |
3.2.1 R/R-AML组患者一般资料 |
3.2.2 R/R-AML组疗效 |
3.2.3 R/R-AML组不同基线资料CR率、ORR率比较 |
3.2.4 R/R-AML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2.5 与CAG或HAG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
3.2.6 R/R-AML组生存分析 |
3.3 地西他滨小剂量、隔日、皮下注射优势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
(4)地西他滨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3 治疗方案 |
1.3.1 化疗方案 |
1.3.2 支持治疗 |
1.4 疗效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42例老年AML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
2.2 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2.2.1 诱导缓解后疗效 |
2.2.2 不同影响因素对各组疗效的影响 |
2.3 随访及生存分析 |
2.3.1 随访结果及生存分析 |
2.3.2 不同因素对各组OS和PFS的影响 |
2.3.3 不同因素对老年AML患者生存的影响 |
2.4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
2.4.1 A组与B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对比 |
2.4.2 A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对比 |
2.4.3 B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对比 |
2.5 不良反应 |
2.5.1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
2.5.2 感染及发热 |
2.5.3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
2.5.4 肝功能损害 |
2.5.5 心力衰竭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词与中英文对照表 |
综述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初治C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发展及对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西医治疗现状与进展 |
1.标准化疗(强化化疗) |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3.低强度化疗 |
4.靶向治疗 |
5.免疫治疗 |
参考文献 |
2.当代中医治疗急性白血病概况 |
2.1 关于急性白血病的中医病名 |
2.2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病机 |
2.3 “伏邪(毒)”概念的提出 |
2.4 治疗概况 |
2.5.讨论 |
参考文献 |
3.扶正中药在急性白血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的现状 |
3.1 扶正中药的临床研究 |
3.2 扶正中药的基础研究 |
3.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材料和方法 |
2.1 病例纳入标准 |
2.2 病例排除标准 |
2.3 一般资料 |
2.4 治疗方案 |
2.5 支持治疗 |
2.6 观察指标 |
2.7 疗效评价 |
2.8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近期效果比较 |
3.2 远期效果比较 |
3.3 感染并发症比较 |
4.讨论 |
4.1 芪附扶正合剂组方合理性探讨 |
4.2 芪附扶正合剂取得临床疗效的原因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1.研究目的 |
2.QFFZD含药血清的制备(实验一)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QFFZD含药血清和Ara-C对HL-60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二)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4.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和阿糖胞苷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三)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5.芪附扶正合剂含药血清协同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实验四)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6.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缩略词表 |
急性白血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结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小剂量重组α-2b干扰素、阿糖胞苷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疗效判定表现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WBC水平 |
2.2 血常规和骨髓象恢复正常时间 |
2.3 治疗总有效率 |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
3 讨论 |
(8)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KG-1a人白血病细胞线粒体氧化呼吸与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词 |
引言 |
理论探讨 |
一、中医学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 |
1 历代医家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 |
2 现代中医学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 |
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1 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在治疗白血病目前的实验研究思路 |
2 中药复方治疗白血病目前的实验研究思路 |
三、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1 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与氧化呼吸功能障碍 |
2 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相关因子 |
3 线粒体DNA |
4 线粒体异常与白血病 |
5 基因通路 |
6 急性髓系白血病生物标志物的国内外研究 |
实验部分 |
一、基于LC-MS的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储存液的物质基础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数据分析 |
4 结论 |
二、QLYSQD诱导人髓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试剂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分析 |
三、QLYSQD对KG-1a细胞株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影响 |
1 实验器材与设备 |
2 主要实验试剂 |
3 透射电镜制片步骤 |
4 观察结果 |
5 讨论 |
四、QLYSQD对KG-1a细胞株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的影响 |
(一) 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的检测 |
1 实验用品和试剂 |
2 方法 |
3 QLYSQD对KG-1a细胞呼吸链复合体活力值的影响 |
(二) 中药干预KG-1a细胞对线粒体活性氧簇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1 方法 |
2 结果 |
(三) 讨论 |
五、QLYSQD对KG-1a细胞株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的影响 |
(一)XF24线粒体压力测试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六、高通量测序联合分析QLYSQD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七、探讨microRNA-125a过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一、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二、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线粒体与肿瘤的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技查新报告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
(9)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定指标[1]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比对两组患者血液学缓解时间、细胞遗传学缓解时间 |
2.2 比对两种患者治疗效果 |
3 讨论 |
(10)干扰素α-2b、低剂量阿糖胞苷及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比较 |
2.3 两组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骨髓像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四、小剂量干扰素a-2b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 刘威,王敬君,邹万强,李小翠. 中国现代医生, 2021(29)
- [2]慢性髓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J]. 郑一敏,刘晶晶,胥秀英,郭牡丹,丁锐,ANDREASE Melzer.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09)
- [3]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HAG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D]. 杨明婷. 大理大学, 2021(09)
- [4]地西他滨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D]. 田红娟. 兰州大学, 2021(12)
- [5]国产伊马替尼与进口伊马替尼治疗初治CM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D]. 南利静.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芪附扶正合剂联合低剂量传统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的疗效分析及机制研究[D]. 王志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小剂量重组α-2b干扰素、阿糖胞苷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J]. 马敏红. 河南医学研究, 2020(08)
- [8]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干预KG-1a人白血病细胞线粒体氧化呼吸与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D]. 沈明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 高丽,王聪蕊,叶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18)
- [10]干扰素α-2b、低剂量阿糖胞苷及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张倩. 中国现代医生, 2019(10)
标签:阿糖胞苷论文; 白血病论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论文; 急性髓性白血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