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国际零售商和中国零售商的优势

比较国际零售商和中国零售商的优势

一、国际零售商与中国零售商的优势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石娜娜[1](2018)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生产、对外贸易和商品流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7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接近全世界的33%,产值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从2009年起至今,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6万亿人民币,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商品流通大国,但由于在国际上缺少独立自主的流通渠道,缺乏国际一流的流通企业,中国还并不算是商品流通强国,同发达国家比起来,中国的国际流通影响力太小。自2004年我国商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来,世界知名零售企业纷至沓来,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绝大部分一落户中国,零售业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但是在国际化的大潮下,中国零售企业一直被动地接受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而没有主动做出国际化的回应。自2001年我国正式实施“走出去”国家战略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从2012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2015年跃居世界第二。然而,与我国成为商品出口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和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极不协调的是我国零售业“走出去”却明显滞后。从《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来看,截至到2016年末,我国的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691.7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13573.9亿美元的12.5%。2016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08.9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1961.5亿美元的10.7%。更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投资流量还是投资存量,目前我国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东盟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零售企业国际化始于二十世纪中后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管制的放松,零售业向海外扩张进行跨国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速,不但有发达国家更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参与其中,跨国经营已经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国际化一经日益成为全球零售领域的重要特征。根据德勤公司发布的《Global Powers of Retailing 2018》显示,2016财年“全球零售250强”企业中有168家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国际化率为67.2%。国际知名的零售商沃尔玛和家乐福分别在29个和34个国家经营,其中沃尔玛在美国本土有5332个门店,还有6363个门店分布在亚洲、美洲、欧洲等海外市场,2016年净销售额4813.17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不含山姆会员店)贡献了 1161.19亿美元,贡献率超过27%。2016年家乐福门店数量达到11935个,法国本土5539家,其余6396家分别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并贡献了年销售额766.45亿欧元的53.16%。可以说国际化是这些大型跨国零售企业取得成功乃至成为行业巨头的关键因素之一,沃尔玛更凭借其在全球布局获得可观收益,并连续多年稳居世界500强企业首位。2015年8月28日,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已经中指出:必须推动我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必须构建开放融合的流通体系,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为此,要大力实施流通“走出去”战略。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并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同时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要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流通网络。经受了本土零售国际化竞争的洗礼后,中国零售企业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资源条件,“走出去”可以成为中国零售企业转型发展、开拓创新的主要方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流通产业国际化和世界产业控制权一经从制造环节向流通环节转移的大背景下,积极地推动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形成中零售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联动发展,是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国零售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促进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巩固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国家竞争优势有重大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以中国零售业对外投资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深入研究跨国零售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的一般经验,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探讨在当前独特的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时机下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首先从零售业“走出去”战略入手,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然后,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循此逻辑,按照“战略提出→国际经验比较→现状描述与案例分析→路径选择”的总体框架展开。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第一、二章节,主要论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理论来源、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问题的提出,是论文的第三章,总结了“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发展、演变和实施成果,以及当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是国际经验比较,该部分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分析发达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第四部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路径研究,包括第五、六、七、八章。第五章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以数据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结合的方式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状况,并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六章,分析跨境电商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的作用。第七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研究。第八章,对接“一带一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任璐[2](2016)在《德国FLG食品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对德国FLG食品公司在初入中国市场时的营销模式进行研究。德国FLG食品公司成立于1976年。自1986年至今,一直保持其欧洲最大的速冻比萨生产商的规模。其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独特的经营理念使其在欧洲各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2006年初入中国市场后,却面临了巨大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定位自身及选择产品,如何与代理商建立良性发展的合作营销模式,如何在初步建设好销售网络后,寻求进一步的销售增长等等,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首先对国内市场的外部营销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宏观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同时,对于FLG公司产品在国内所处的行业,由于FLG主要产品速冻比萨产品在国内属于新兴品类,单就进口速冻比萨类别还不足以构成一个行业,所以在本文就产品属性所处行业—速冻面米制品,以及原产地分类所处行业—进口食品行业分别进行阐述。针对竞争者的分析,本文认为速冻比萨产品的竞争者不仅为速冻比萨类产品的其他品牌,同时来自于其他西餐厅的新鲜烤制比萨、其他西餐单品以及消费者在家的DIY。另外,本文同时对于FLG公司的合作者以及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了分析。就FLG公司内部的经营情况分析,包括公司概况、优劣势、FLG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计划与背景等,以及如何使得FLG公司的产品可以在F公司内部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推动;现有的传统代理商粗放型品牌推广模式如何改善;在销售网络初步建成后,如何使得销售业绩得到进一步的增长。对于以上的问题,本文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持续不断的实施正确的代理商沟通与奖励机制;将传统的代理商粗放型品牌营销模式逐步过渡为生产商为主体进行的品牌推广。对于销售的进一步增长,在现有品牌销售网络建成后,需要不断考虑到现有营销模式的优化,以及开拓新的营销模式。可持续实施的主要方案包括,自有品牌模式、零售商直销模式、电商的直接合作模式等。希望通过本文对于FLG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实际情况的分析,为FLG公司未来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像FLG公司一样准备进入中国市场,或已进入市场后遭遇发展瓶颈的国外生产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洪霞[3](2016)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零售业国际营销O2O模式的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如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的日益繁荣,使全球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口味越来越相似,开拓国际零售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日益成为各国零售商的共识。放眼全球,传统零售业态发展步履维艰,世界零售行业正在进行一场由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新的O2O革命,这场零售革命改变了传统零售业仅仅拥有线下实体店铺或者单纯运营线上零售平台的经营方式,转变为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店铺双渠道相融合的营销模式。在此背景下,国际零售巨头纷纷转向新的零售O2O营销模式,来提高顾客体验。放眼国内,我国零售行业也面临着“房租持续上升”和“人工费用过高”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升高、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的现状。同时,国内部分大型零售商及时捕捉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购物方式的变化,开始关注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加强自身在移动电商和跨境电商渠道的终端布局能力,由单一实体零售渠道转向O2O全渠道经营模式,比如我国零售巨头苏宁云商和国美电器在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大力发展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O2O式,如今率先布局O2O模式的两大零售巨头已经开始显现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当前世界零售业进行O2O变革的大背景以及我国国内零售O2O模式的发展现状下,设计一套适合我国零售业经营特点的跨国营销O2O模式,是我国零售商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最佳途径。从现有的零售业国际化的理论研究来看,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各国学者研究的大多数是发达国家零售业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例如研究发达国家零售业国际化的动因和海外市场的进入方式等,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零售业进行海外市场拓展的文献资料很少,研究中国零售业进行跨国营销O2O模式创新的文献更是匮乏。鉴于此,本文以中国零售商为研究对象,探索适合我国零售业进行跨国营销的O2O营销模式,不仅补充了零售国际化的理论,还能为我国甚至是发展中国家零售商进行海外市场营销提供实践指导。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零售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必要性以及现状,然后分析了世界零售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国际零售巨头Argos和梅西百货的O2O模式,以此来学习国际零售商的O2O创新经验,接着本文以我国零售行业的巨头——苏宁云商的O2O模式为具体案例,对苏宁转型O2O模式之前和之后的绩效以及优劣势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说明我国零售商转型O2O的可行性并且找到零售商进行O2O模式创新需要把握的关键要素。最后,基于国际零售业O2O模式的成功经验和我国传统零售商进行O2O模式创新的SWOT分析,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零售企业进行跨国营销的O2O模式,以期为中国零售商进军国际市场进行国际营销提供借鉴。

和湑龙[4](2013)在《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各国零售企业纷纷采取跨国经营战略,抢占零售市场。我国少数零售企业也在近几年呈现出了跃跃欲试的态势,但业绩却并不完美。纵观国外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国外的跨国零售企业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从已有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方式上来看,这些企业基本上都采取了本地化策略作为其海外市场的竞争方式;二是从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策略实施状况来看,已有的案例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可行的跨国本地化模式。为了全面系统地认识与应用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本地化策略,解决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本地化瓶颈问题,本文借助已有零售企业跨国经营中本地化策略实施的相关实践,构建了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模型,并希望此模型能为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本地化策略的应用与实施提供参考。第一章为导言,主要阐明本文以零售企业的跨国本地化经营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为本文的文献综述,首先对零售企业、跨国零售企业以及跨国本地化三个概念进行相关的界定,其次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最后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零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安索夫产品/市场矩阵来分析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相关特征。第三章对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所遭遇的瓶颈进行深入的汇总与分析,即消费者、供应商、生产商和规模化扩张的本地化瓶颈表现及原因。第四章为本文的案例分析部分,针对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的瓶颈,结合沃尔玛、家乐福和乐购在中国的经营案例,分析它们的跨国本地化经营过程及相应的策略。第五章为本文的案例讨论与命题发展,通过对沃尔玛、家乐福和乐购三者的跨国本地化经营的进一步探讨与总结,提出本文的四个发展命题和本文的跨国本地化模型。第六章为我国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模型的应用及检验,本文选取了国美电器与苏宁电器在我国香港经营的案例,分别研究了国美电器由于本地化策略的缺失所导致的败走香港,以及苏宁电器通过有针对性地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本地化策略,实现了其在香港的持续发展。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方式,进一步检验了跨国本地化模型对于我国零售企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第七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视角方面,以往学者关于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研究,大多是注重其海外市场经营中特定环节的局部研究,如跨国零售企业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进入方式的选择等,这对于我国零售企业的初期海外市场的进入与经营很有帮助。但随着我国跨国零售企业在海外市场经营的不断深入,更需要一种对现有问题的系统解决和未来发展的持续规划。所以,本文以零售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本地化过程(生命周期)为研究视角,结合我国现有跨国零售企业与国外跨国零售企业的海外市场经营历程展开历史性研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零售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后的整个跨国本地化经营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方面,通过对国外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过往实践进行整理与分析,本文发现其海外市场的经营与发展存在一定规律性,并且这种规律性会伴随着跨国零售企业从海外市场的初期经营到快速成长、成熟期前期,直至逐渐进入成熟期后期的整个生命周期里。于是,本文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的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构建了本文的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模型。案例分析方面:本文选取了我国的国美电器与苏宁电器分别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结合本文构建的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模型,对国美失败和苏宁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通过国美电器香港市场本地化失败和苏宁电器香港市场本地化成功的原因进行对比分析,检验了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模型的合理性。由此,本文提出了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模型将在未来可以为我国其他的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提供理论指导。

韩臻[5](2012)在《国际零售商跨国采购供应链物流方案设计与研究 ——以HSD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运输手段的灵活多样化,国与国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货物流通更加的便利和迅捷。发达国家的大型零售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不断扩大跨国采购的物品种类和数量,同时加速了扩张零售网点的步伐。于是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采购,以及全球化销售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成为一种必然。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及最有前途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在这种经济全球化及贸易额不断增长的今天,国际贸易的物流费用开支所占的成本比例越来越不容忽视。我国的现代物流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外贸的发展,必须进行物流模式创新,提高物流效率,实现低碳而又及时有效地物流,从根本上控制物流成本。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提高,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有效集成和创新。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日本零售商HSD公司跨国采购的具体特点,同时充分利用中国特有的保税物流园区的优惠政策,设计了一套集物流,库存管理,流通加工,国际运输,进口国国内配送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不仅对国外零售商的跨国采购,特别是以在中国采购为主的跨国采购提供了有效的物流解决方案,降低了物流成本,对今后中国零售企业的进口物流及国内物流也有较大的参考意义。论文的基本内容如下:1.绪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2.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并介绍分析日本HSD公司的跨国采购及国际物流现状。3.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及运营模式分析。4.日本HSD公司跨国采购创新物流模式的设计与研究。对保税物流园区功能的应用和新物流模式的解析5.结论和意义。对国内物流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物流的参考意义。

王婧[6](2009)在《国际零售商在华扩张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沃尔玛和家乐福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极具代表性的两大国际零售商:沃尔玛和家乐福为例,对其在华扩张模式的内涵及优劣势进行比较,探索国际零售商在华扩张的一般规律,并分析了全球零售业扩张模式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对扩张模式选择的建议。

林瀚[7](2009)在《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零售商加快了全球扩张的步伐,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零售经营场所、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和进行营销。很多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已在跨国经营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海外市场为目标的国际化经营已成为零售企业造就规模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成为了全球消费潜力最大的市场,也成为了众多外资零售企业争先投资的目标,目前世界零售企业百强已有一半以上进入中国市场。面对与跨国零售巨头同场竞技的局面,国内一些零售企业逐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随着2004年12月11日全面放开对外资零售企业的限制,本土零售企业置身于更加严峻的考验之中,而关于中国零售企业是否可以实施跨国经营的争论已渐渐有了明晰的答案。内向型的国际化竞争格局、宏观环境的改善以及零售企业自身的发展等使得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具有了必要性和现实性。我国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如国美电器、北京华联等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但总体来讲,绝大多数本土零售企业还停留在国内经营阶段,跨国经营的实践对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来说基本上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中国零售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国内的激烈竞争中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国际竞争水平;如何寻求开拓国外零售市场,拓宽生存空间,获取国际利润。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大型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问题进行研究。全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国内外学界研究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条件,包括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取得规模经济、获得国际化经营的先发优势等。接下来分析了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可行性条件,包括经济一体化和消费者需求偏好趋同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的有利条件:政府的支持、零售市场和零售企业近年来的发展、大型零售商在内向国际化中取得的经验、相关行业的成长及先进技术的引入。最后,本部分指出虽然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具备某些优势和可行性条件,但仍存在一些因素阻碍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如东道国法律政策的障碍和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以及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自身实力上的缺陷等。从事跨国经营,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更复杂的问题。第三章结合海外经营取得成功的跨国零售巨头的典型案例,分析了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一般性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期对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具体来讲,首先分析零售企业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本文认为根据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实际情况,市场邻近模型最能为零售国际化初期选择海外目标市场提供理论依据;而从沃尔玛的扩张轨迹来看,基本遵循了这一理论。第二,分析了零售企业海外市场进入的方式。这部分首先分析了并购、特许、合资、独资、战略联盟等主要进入方式的优点和不足,接着分析了沃尔玛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可以看出针对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与消费习惯等各方面不同的目标市场,沃尔玛采取了不同的进入方式。第三,对主要的零售业态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沃尔玛的案例,分析了零售商应该如何选择海外市场的零售业态及其组合。第四,本部分还简略分析了零售商海外市场进入的其它一些相关策略,如采取哪种扩张方式以及考虑该以什么样的规模进入海外市场。最后,分析了零售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以后,为了快速融入东道国当地社会文化与市场环境、保持竞争优势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本土化战略。具体包括业态本土化、技术本土化、采购本土化、商品组合本土化、管理运营本土化、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本土化等,并且分析了沃尔玛、家乐福等的经营实例。第四章从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性情况、具有典型阶段性与代表性意义的三个本土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案例分析和走出国门的大型零售企业在本土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来对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首先,从经营规模、国别分布特点、涉及的零售业态以及海外市场的进入方式等来对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情况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分析了实施跨国经营的主要零售企业的案例,包括天客隆、国美电器和北京华联。天客隆是中国零售业国际化第二次浪潮的发起者,其失败的教训为打算进入海外市场的本土零售企业敲响了警钟。国美电器进入香港,意味着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复兴,而东南亚市场是其下一步的扩张目标。北京华联购得新加坡西友百货是中国零售企业第一次以并购的方式进行国际化扩张,为我国零售企业海外市场扩张模式的选择提供了一个范例。最后,本部分指出了这些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规模经济、缺乏可持续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文化的欠缺。零售企业的发展对规模有着强烈的依赖性,而与国外零售巨头相比,中国大型零售企业的规模相差甚远。大型零售企业的价格战、压榨上游厂商的盈利模式只是一种外显的比较优势,并不能成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而零售企业普遍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和人员流失问题,根源就在于企业文化的欠缺,缺乏核心价值观及企业精神的提炼。总之,已经迈出国际化步伐的零售企业实例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了经验借鉴,而存在的问题也有待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加以解决。第五章针对目前中国零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要点。首先指出零售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前,必须进行长期、周密、全方位的市场调研,并阐述了具体应调查哪些方面的情况以及可选取的途径。第二,指出中国大型零售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同类型地区市场的特点,有区别的进行海外目标市场的扩张。具体来讲,零售企业目前仍应以市场邻近的海外目标市场为主导,同时分析了位列零售投资吸引力调查榜首的越南零售业市场的状况;在经历了国际化初期的经验积累以后,零售企业可以考虑开拓邻近性差异较大、同样具有现实需求和市场潜力的新兴零售市场,同时分析了位列零售业发展指数报告第二、三位的印度、俄罗斯零售市场;而在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投资时,目前中国大型零售企业仍以学习积累经验为主。第三,分析了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在进入具有邻近性的目标市场和差异较大的目标市场时,分别适用的进入方式。最后,结合跨国零售巨头的经验,分析了我国零售企业海外扩张如何协调标准化与本土化的问题。第六章针对第四章提出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国际竞争水平的相关措施。首先,针对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在规模上与外资零售企业的差距,提出通过兼并重组与连锁经营的方式来扩大企业规模。第二,针对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零售企业应注意采用业态组合经营的方式来赢得顾客,在海外扩张时也可选取不同的业态组合。第三,大型零售企业降低成本、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加强供应链系统的整合能力,包括研究并满足目标顾客群的需求、上下游企业建立起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物流配送能力、提高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第四,借鉴沃尔玛的成功经验,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提高零售企业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最后,分析了零售商自有品牌的竞争优势,以及我国大型零售商开发自有品牌应注意的问题。

汪旭晖[8](2008)在《零售国际化:动因、模式与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零售国际化是零售领域的一项前沿课题,虽然国外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相关研究成果,但是总体上看,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许多理论假说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验证。在我国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更显薄弱,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入世"及国内改革发展稳步推进的复杂背景下,中国本土零售商业的发展迫切地需要零售国际化理论的支撑。

汪旭晖[9](2008)在《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机制——一个理论构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对零售专业技能内涵重新诠释的基础上,从组织学习视角出发,构建了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机制的理论框架。零售专业技能有效的跨国转移是国际零售商将在母国市场已经形成的专业技能组合适应东道国市场环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组织吸收能力、学习机制所决定的组织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效果。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涉及知识流在零售商国际总部——东道国总部——东道国各个店铺三个层面的流动,是一个由组织学习所驱动的动态演进过程,东道国总部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研究揭示了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的一般规律,对于中国本土零售企业未来的国际化发展与当前国内市场的跨区域扩张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汪旭晖[10](2007)在《零售国际化失败:以沃尔玛在德国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沃尔玛在德国的失败与其市场环境因素分析的失败、消费者因素分析的失败、市场竞争分析的失败以及战略管理理念的失败密切相关。本文研究对于沃尔玛及其他国际零售商的海外扩张以及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国内市场的跨区域扩张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国际零售商与中国零售商的优势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零售商与中国零售商的优势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来源
        1.2.1 垄断优势论
        1.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2.3 内部化理论
        1.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2.5 价值链理论
        1.2.6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
        1.5.2 难点和不足
第2章 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综述
    2.1 国外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零售业国际化的内涵
        2.1.2 零售业国际化的动机
        2.1.3 零售业国际化的区位选择
        2.1.4 零售业国际化的进入方式
        2.1.5 零售业的标准化与本土化
        2.1.6 零售业国际化的撤资
    2.2 国内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走出去”战略
        2.2.2 国内流通产业的地位和贡献
        2.2.3 国内学者对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
        2.2.4 中国零售业的“走出去”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
    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概况
        3.1.1 中国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3.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空间分布情况
        3.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市场主体情况
        3.1.4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数量少
    3.2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案例分析
        3.2.1 国美进军香港
        3.2.2 苏宁的国际化
        3.2.3 阿里巴巴的全球化
    3.3 零售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
        3.3.1 零售业“走出去”的宏观影响因素
        3.3.2 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影响因素
    3.4 零售业“走出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4.1 变量选择
        3.4.2 模型设计
        3.4.3 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3.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5.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3.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3.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缓慢的原因分析
        3.6.1 中国零售企业竞争力弱
        3.6.2 中国零售企业品牌影响力小
        3.6.3 中国零售企业缺乏国际经验
        3.6.4 中国零售企业承担汇率风险能力差
        3.6.5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政府支持少
第4章 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经验
    4.1 全球零售业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化状况
        4.1.1 全球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2 零售商的市场主导能力
        4.1.3 发达国家跨国零售企业的主导地位
        4.1.4 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5 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多样化
        4.1.6 零售业的经营国际化
        4.1.7 零售业的零售数字化
    4.2 发达国家的零售国际化
        4.2.1 美国的零售国际化
        4.2.2 欧洲的零售国际化
        4.2.3 日本的零售国际化
        4.2.4 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一般经验
    4.3 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以泰国为例
        4.3.1 发展中国家零售国际化的一般情况
        4.3.2 泰国零售业的国际化
        4.3.3 卜蜂莲花的国际化
        4.3.4 卜蜂莲花在华扩张历程
第5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分析
    5.1 “走出去”战略
        5.1.1 “走出去”的内涵
        5.1.2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发展
        5.1.3 “走出去”的概况
    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宏观视角
        5.2.1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宏观背景
        5.2.2 顺应对外经济的发展规律
        5.2.3 构建自主流通网络的重要手段
        5.2.4 价值链升级的外部驱动
        5.2.5 内外贸一体化的内部推动
        5.2.6 有利于缓和中美贸易摩擦
        5.2.7 有助于供给侧改革顺利实施
        5.2.8 实现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的客观要求
        5.2.9 促进我国文化输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5.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微观视角
        5.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推动因素
        5.3.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拉动因素
        5.3.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便利化因素
第6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创新途径:跨境电商
    6.1 跨境电子商务
        6.1.1 跨境电子商务的涵义
        6.1.2 跨境网络零售
    6.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
        6.2.1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
        6.2.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状况
    6.3 跨境电商与传统零售的区别
        6.3.1 跨境电商具有跨地域性
        6.3.2 跨境电商信息传播速度快
        6.3.3 跨境电商以大数据为基础
        6.3.4 跨境电商的成本结构不同
        6.3.5 跨境电商的客户体验不同
    6.4 跨境电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新途径
    6.5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
        6.5.1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
        6.5.2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劣势
        6.5.3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机遇
        6.5.4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挑战
    6.6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实现路径
        6.6.1 国家参与和政策支持
        6.6.2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6.6.3 多种手段改善网购体验
        6.6.4 改进物流效率
        6.6.5 巩固制造业基石
        6.6.6 不遗余力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第7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1 “一带一路”倡议
        7.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7.1.2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
    7.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2.1 相对于发达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2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3 零售业相对于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
        7.2.4 相对于其他地区“一带一路”给零售业带来的比较优势
第8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8.1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时机选择
        8.1.1 零售企业具备“走出去”能力的时机
        8.1.2 进入目标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
    8.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
        8.2.1 中亚五国
        8.2.2 东南亚十一国
        8.2.3 南亚八国
        8.2.4 独联体七国
        8.2.5 中东欧及南欧十八国
        8.2.6 南太平洋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8.2.7 西亚北非国家和蒙古
    8.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进入方式选择
        8.3.1 中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2 东南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3 印度的进入方式
        8.3.4 独联体国家的进入方式
        8.3.5 澳大利亚的进入方式
    8.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业态选择
    8.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标准化与本土化战略
    8.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支撑体系
        8.6.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宏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基础改造
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
        9.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可行性
        9.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德国FLG食品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及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第二章 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因素
        2.1.2 经济因素
        2.1.2.1 宏观经济
        2.1.2.2 汇率
        2.1.3 社会因素
        2.1.4 技术因素
    2.2 行业与市场发展分析
        2.2.1 速冻面米制品市场
        2.2.1.1 市场概况
        2.2.1.2 未来趋势预测
        2.2.1.3 速冻比萨行业
        2.2.2 进口食品市场
        2.2.2.1 概况
        2.2.2.2 行业周期分析
        2.2.2.2.1 初创期
        2.2.2.2.2 成长期
    2.3 主要竞争者分析
        2.3.1 直接竞争者
        2.3.1.1 潮香村
        2.3.1.2 欧特家博士
        2.3.2 间接竞争者
        2.3.2.1 西餐厅堂食
        2.3.2.2 消费者自己DIY
    2.4 消费者分析
        2.4.1 目标消费群体分析
        2.4.2 消费动机分析
        2.4.3 应用场合分析
        2.4.4 关键因素
第三章 德国FLG食品公司及其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情况分析
    3.1 德国FLG食品公司概况及公司战略(已有市场)
    3.2 德国FLG食品公司内部优劣势和核心竞争力
        3.2.1 公司优劣势分析
        3.2.1.1 公司优势
        3.2.1.2 公司劣势
        3.2.2 公司核心竞争力
    3.3 德国FLG食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目标与计划
    3.4 FLG在中国的代理商合作情况分析
        3.4.1 合作者分析
        3.4.2 FLG与 G公司合作情况分析
        3.4.3 FLG与 F公司合作情况分析
        3.4.3.1 合作背景
        3.4.3.2 合作模式分析
        3.4.3.3 代理商目标设定及奖金计划
    3.5 FLG在中国的自有品牌业务情况分析
        3.5.1 自有品牌概况
        3.5.1.1 自有品牌概况——欧洲
        3.5.1.2 自有品牌概况——中国
        3.5.1.3 自有品牌的优势
        3.5.2 FLG在中国的自有品牌情况
        3.5.2.1 欧尚自有品牌产品初入国内市场(通过G公司)
        3.5.2.2 自有品牌产品的延伸
第四章 德国FLG食品公司在中国市场营销中的问题分析
    4.1 代理商作为营销主体的问题及隐患
        4.1.1 目标与愿景的差异
        4.1.2 代理商内部的有效推动与执行
        4.1.2.1 代理商内部的有效推动
        4.1.2.2 销售与市场活动的有效执行
    4.2 市场对产品的接受问题
        4.2.1 东西方文化、饮食习惯差异
        4.2.2 市场融入与培育
    4.3 持续增长问题
    4.4 自有品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4.4.1 零售商内部对自有品牌的专业度不足
        4.4.2 零售商总部采购人员对门店的控制力不足
        4.4.3 利润层级过多,自有品牌产品零售价丧失竞争力
        4.4.4 零售商对于自有品牌的推广方式有限
第五章 德国FLG食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5.1 重建与F公司正确的沟通、奖励机制
        5.1.1 重建沟通模式
        5.1.2 计划的制定、监督与执行
        5.1.3 个人激励机制:销售竞赛、个人奖金计划
        5.1.4 资源共享
        5.1.5 重建后的沟通、奖励机制总结
    5.2 与F公司合作营销模式的优化与延伸
        5.2.1 与F公司合作营销模式优化——半直销模式
        5.2.2 与F公司合作营销模式延伸——F公司自有品牌
        5.2.3 营销模式优化与延伸进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3 品牌的精耕细作与消费者教育
    5.4 自有品牌模式优化与业务培育
        5.4.1 供应模式优化
        5.4.2 国内零售商的培训与影响
        5.4.3 电商自有品牌模式
        5.4.4 自有品牌战略对于新品类的意义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6.2.1 产品的创新
        6.2.2 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零售业国际营销O2O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 关于跨国零售营销理论的研究
        2.1.1 零售国际化的内涵
        2.1.2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动因
        2.1.3 零售商海外市场进入方式
    2.2 关于O2O模式的研究
        2.2.1 O2O模式的概念
        2.2.2 国内外O2O营销模式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我国零售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3.1 跨国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3.1.1 国内零售业发展空间小
        3.1.2 获得国际市场的先发优势
        3.1.3 合理规避国外的反倾销调查
    3.2 我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3.2.1 主要跨国零售商及海外市场进入方式
        3.2.2 跨国经营的区域分布
        3.2.3 经营模式同质化
        3.2.4 缺乏规模经济和专业人才
    3.3 小结
第4章. 国际零售商的O2O模式实践
    4.1 世界零售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4.1.1 零售商线上销量快速增长
        4.1.2 实体店更加注重消费体验
        4.1.3 多渠道营销模式
        4.1.4 物流网络实现送货到门
    4.2 英国零售商Argos的O2O模式
        4.2.1 Argos模式简介
        4.2.2 Argos模式成功的关键
    4.3 美国梅西百货的O2O模式
        4.3.1 本地化发展战略
        4.3.2 整合多渠道资源
        4.3.3 注重服务的品质
    4.4 小结
第5章 我国苏宁独特的O2O模式分析
    5.1 案例背景
        5.1.1 苏宁云商公司简介
        5.1.2 苏宁O2O模式的发展历程
    5.2 苏宁云商O2O模式的内涵
        5.2.1 店商
        5.2.2 电商
        5.2.3 零售服务商
        5.2.4 苏宁云商O2O模式的特点
    5.3 实行O2O模式前后苏宁云商的绩效对比分析
        5.3.1 盈利能力对比分析
        5.3.2 偿债能力对比分析
        5.3.3 营运能力对比分析
    5.4 苏宁转型O2O模式的优劣势
        5.4.1 优势分析
        5.4.2 劣势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我国零售O2O模式的SWOT分析及国际营销创新设计
    6.1 我国传统零售商实施跨国O2O模式的SWOT分析
        6.1.1 优势分析
        6.1.2 劣势分析
        6.1.3 机遇分析
        6.1.4 威胁分析
    6.2 O2O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
        6.2.1 线下购物方便快捷
        6.2.2 多渠道信息沟通方式
        6.2.3 物流仓储配送及时
        6.2.4 可视化库存管理
    6.3 我国零售商O2O国际营销创新设计
        6.3.1 信息查询阶段
        6.3.2 吸引交易阶段
        6.3.3 支付阶段
        6.3.4 售后阶段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2 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的相关综述
    2.3 理论基础
3 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瓶颈分析
    3.1 消费者本地化瓶颈表现及原因
    3.2 供应商本地化瓶颈表现及原因
    3.3 生产商本地化瓶颈表现及原因
    3.4 规模化扩张瓶颈表现及原因
4 案例分析
    4.1 沃尔玛在中国本地化案例分析
    4.2 家乐福在中国本地化案例分析
    4.3 乐购在中国本地化案例分析
5 案例讨论与命题发展
    5.1 案例讨论
    5.2 命题发展
    5.3 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概念模型
6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模型的应用
    6.1 国美电器在香港经营失败原因分析
    6.2 苏宁电器在香港本地化的案例分析
    6.3 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启示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国际零售商跨国采购供应链物流方案设计与研究 ——以HSD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重要意义及跨国采购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2.1.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2.1.2 AAA供应链
    2.2 供应链物流的重要作用
    2.3 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重要意义
    2.4 跨国采购国际物流现状分析及日本HSD公司的跨国采购现状
        2.4.1 跨国采购国际物流现状分析
        2.4.2 日本HSD公司介绍及商品特点
        2.4.3 日本HSD公司跨国采购现状分析
        2.4.4 HSD公司跨国采购物流存在的问题
        2.4.5 我国的保税物流园区政策及“区港联动”为跨国采购物流问题的解决开辟新途径
3 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介绍
    3.1 保税物流园区的概念
        3.1.1 保税区概念
        3.1.2 保税物流园区的概念
    3.2 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介绍
        3.2.1 国际中转
        3.2.2 国际配送
        3.2.3 国际采购
        3.2.4 转口贸易
    3.3 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情况
4 HSD公司跨国采购供应链物流方案设计与研究
    4.1 供应链物流设计要素
        4.1.1 集中运输
        4.1.2 库存管理
        4.1.3 流通加工和店铺配送
        4.1.4 网络信息系统
    4.2 HSD公司跨国采购新的物流方案设计及解析
        4.2.1 新物流方案设计
        4.2.2 新物流方案解析
    4.3 新物流方案的综合效益分析
        4.3.1 供应商成本分析
        4.3.2 仓储及装卸成本分析对比
        4.3.3 流通加工的必要性及成本分析
        4.3.4 出口成本分析
        4.3.5 HSD进口费用分析
        4.3.6 日本国内仓储及配送成本分析对比
        4.3.7 新旧物流模式总体费用对比
        4.3.8 风险与规避措施
        4.3.9 区域保税物流中心的设立
        4.3.10 第三国生产货物的集中管理
    4.4 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
        4.4.1 物流信息的概念
        4.4.2 保税物流园区库存系统(FWMS)的建立
        4.4.3 零售信息系统与库存系统的一体化
        4.4.4 安全库存和JIT采购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参考意义
    5.3 对我国零售商的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致谢

(6)国际零售商在华扩张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沃尔玛和家乐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零售商在华扩张的背景
二、沃尔玛和家乐福在华扩张模式的比较和分析
    (一) 扩张模式的比较
    (二) 小结及启示
三、总结及建议

(7)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条件分析
    2.1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
        2.1.1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
        2.1.2 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
        2.1.3 获得国际化经营的先发优势
    2.2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走出去”的可行性
        2.2.1 国际环境
        2.2.2 国内环境
    2.3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走出去”的不利条件
        2.3.1 政策障碍
        2.3.2 风险障碍
        2.3.3 企业自身的障碍
    2.4 小结
3. 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一般分析
    3.1 零售企业海外市场选择
        3.1.1 一个市场选择假说:市场邻近模型
        3.1.2 案例分析:沃尔玛的国际市场扩张之路
    3.2 零售企业海外市场进入的方式
        3.2.1 主要的进入方式
        3.2.2 案例分析:沃尔玛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
    3.3 零售企业海外市场进入的业态选择
        3.3.1 主要的零售业态
        3.3.2 零售商海外市场进入的业态选择
        3.3.3 案例分析:沃尔玛海外市场业态的选择
    3.4 零售企业海外市场进入的其它相关策略
    3.5 零售企业海外经营的本土化战略
        3.5.1 业态本土化
        3.5.2 技术本土化
        3.5.3 采购本土化
        3.5.4 商品组合本土化
        3.5.5 管理运营本土化
        3.5.6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本土化
4.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1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分析
    4.2 实施跨国经营的主要零售企业
        4.2.1 天客隆
        4.2.2 国美电器
        4.2.3 北京华联
    4.3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4.3.1 缺乏规模经济
        4.3.2 竞争优势不可持续
        4.3.3 企业文化的欠缺
5. 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要点
    5.1 重视海外市场的调研
    5.2 有区别地进行海外目标市场的扩张
        5.2.1 稳步提高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
        5.2.2 逐步加强对新兴国家和地区的投资
        5.2.3 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
    5.3 海外市场进入的方式选择
    5.4 协调本土化与标准化策略
6. 推动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措施
    6.1 创造规模优势
        6.1.1 兼并重组
        6.1.2 连锁经营
    6.2 发展业态组合经营
    6.3 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整合
    6.4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6.5 发展自有品牌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机制——一个理论构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对零售专业技能内涵的重新诠释
三、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与组织学习
四、基于组织学习的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机制
    1. 组织学习视角下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效果的影响机理
    2. 组织学习视角下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的内在传导过程
    3. 东道国总部的角色定位
五、结论与启示

(10)零售国际化失败:以沃尔玛在德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零售国际化失败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 对零售国际化失败原因的理解
    (二)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二、沃尔玛在德国失败的案例分析
    (一) 沃尔玛的发展
    (二) 沃尔玛在德国
    (三) 沃尔玛在德国失败的原因
        1. 德国市场环境方面。
        2. 消费者状况。
        3. 市场竞争状况。
        4. 企业战略管理理念。沃尔玛进入国际市场的主
三、结语

四、国际零售商与中国零售商的优势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D]. 石娜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3)
  • [2]德国FLG食品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 任璐.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8)
  • [3]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零售业国际营销O2O模式的创新研究[D]. 李洪霞. 山东大学, 2016(02)
  • [4]零售企业跨国本地化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 和湑龙.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5)
  • [5]国际零售商跨国采购供应链物流方案设计与研究 ——以HSD公司为例[D]. 韩臻. 复旦大学, 2012(03)
  • [6]国际零售商在华扩张模式的比较研究——以沃尔玛和家乐福为例[J]. 王婧. 现代商业, 2009(29)
  • [7]中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D]. 林瀚.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
  • [8]零售国际化:动因、模式与行为研究[A]. 汪旭晖.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 2008
  • [9]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零售专业技能跨国转移机制——一个理论构架[J]. 汪旭晖. 财经问题研究, 2008(08)
  • [10]零售国际化失败:以沃尔玛在德国为例[J]. 汪旭晖. 管理现代化, 2007(06)

标签:;  ;  ;  ;  ;  

比较国际零售商和中国零售商的优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