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彭乐辰[2](2019)在《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文中提出现阶段的铁路施工企业经常出现的低效竞标和低价中标等现象,工程项目的利润率没有以往高,在众多铁路施工企业中A铁路施工企业也只能接受低价中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新项目。最近,企业的经营环境也趋于日益繁复,经营风险也相继增高,伴随着大环境的改变,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增值目标的重要环节。铁路施工企业为了可以形成自己的风险应对模式,这个模式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能度过低迷的市场,更能协助企业长期有效的发展。正是风险应对模式需求的出现才衍生出了这一种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方式。这种新型的内审方式就是环绕着风险展开审计作业,对风险点做出一定地识别和评价,从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紧接着再根据以往经验作出风险防范措施。。本文在研究中将以A铁路施工企业为例,同时对本文研究的背景与含义进行阐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论述。在对相关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本文着眼于研究A铁路施工企业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为改善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状提出恰当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改善现状。本文的由以下六个部门所组成:第一部分是选题背景以及选题意义,本部分将分析国内对于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以进行文献综述,进而得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是从理论层面分析和阐述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目标、模式、主要风险、基本方法、基本流程以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对A铁路施工企业的案例进行分析,包括介绍A铁路施工企业的基本经营现状、机构设置着重介绍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状况,进而阐述A铁路施工企业在内部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质量低下、风险评估不规范,缺乏可操作的实施办法、企业内部机构独立性不强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第四部分是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第五部分,为了解决第三部分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完善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建议:(1)健全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开展思路;(2)构建与内部审计相匹配的风险管理机制;(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与客观性;(4)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如果想要完成内部审计所具备的监督、服务作用,使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最为基础的手段,但是该理论现阶段在国内仍然不够成熟,企业在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A铁路施工企业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尝试并总结经验,才能发挥真正的风险导向的作用。
白珺[3](2019)在《政府会计制度下我国“双一流”T高校财务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双一流”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我国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标志着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方面迈上新的台阶。“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完善与发展是各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经济保障,同时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2019年起,我国正式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各“双一流”高校的财务管理也做出重大变革。如何科学地、有效地推进政府会计制度下“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并亟待解决的课题。T高校是我国第一批建设的“双一流”大学,政府会计制度下如何做好“双一流”高校的财务管理是T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为其财务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挑战和机会。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工具,对政府会计制度和我国“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各自的内涵与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和政府会计制度对其产生影响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政府会计制度对我国“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并以T高校财务管理在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变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旨在为“双一流”T高校财务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优化建议,形成一个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体系。
刘冬冬[4](2015)在《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文中提出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必要选择,内部审计制度发挥的作用也随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越来越大。然而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诸如模式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职能认识不足、独立性差、审计人员素质低等一系列问题。若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必须建立适当的的内部审计模式;重视各项审计职能的发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及内审人员的素质。
范艾[5](2014)在《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文中提出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是整个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地企业的激烈竞争,要想在日趋白热化的企业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完善企业管理,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要加大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本文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和特征出发,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等方面,并对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任水林[6](2011)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文中指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积极改革。作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制度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本文在总结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一些建议。
李军[7](2011)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构想》文中提出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进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内部审计制度下阶段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构想。
邹瑜[8](2010)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重要实践形式的观念已经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必然伴随着企业管理方式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内部审计的发展。那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什么样的内部审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分析研究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要求是什么——从而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方向;就要调查和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的现状——从而明确内部审计改革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和规划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职能、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本文所做的两个前提性研究是:分析研究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调查和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的现状。研究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表明内部审计需要从经营角度即经营的效益性及治理角度即管理系统的效果性两个方面来满足需求。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现状的自主调查和分析表明内部审计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审计职能目标定位的偏差;组织独立性尚难保证;准则及制度滞后;运行程序不规范。本文在前提性研究基础上,大胆地提出关于内部审计的八条审计假设,以此为基础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定位,规划了内部审计组织和制度的基本框架。审计假设中的“内部审计可以职业化假设”,对传统认识是具有挑战性的。审计目标、审计职能的设定体现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原则,即重在以监督评价为手段,以风险管理为主要关注点,以改进提高为目的的职能作用;组织形式设计提出了多层次扁平垂直监督管理机制形式,在治理层通过审计委员会实行委员会制,在经营层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实行职能制,不仅保证了其控制监督的权威性同时还进一步协助经营管理层完善战略决策;基本制度方面从准则立法及企业内审制度管理上完成了一个基本框架的设计,其中对于行业制度还提出关于内部审计准则的概念界定、审计风险及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的调整性意见。
陈太辉[9](2008)在《我国国家审计职能演化规律研究》文中认为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免疫系统,是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周时期国家审计萌芽到现在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这期间,审计实践得到了充足发展,并且,众多学者参与到审计领域的研究之中,其中对于审计职能的研究也不例外。但文献中多是分析审计的具体职能,提出单职能论或多职能论,而没有从国家审计的演化历史和产生根源中寻求国家审计职能的演化规律,且提出的国家审计职能都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不能够指导未来审计职能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因此,随着国家审计在社会体系中的监督地位日益提高,以及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所赋予的更多信任,研究国家审计职能的演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史为鉴,尊重历史是本文研究的立足点。文中首先分析了国家审计产生的根源,并从众多文献中提取出国家审计源于公共受托责任的观点,它因公共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又因公共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公共受托责任本身反映了动态的社会关系,因此,国家审计本身也是变化的,而作为国家审计本质的反映,国家审计职能也是一种动态的社会关系,由此,选取公共受托责任作为全文研究国家审计职能演化的基线。在选取基线的基础上,从国家的发展历程出发,分别分析了古代时期、民国时期、革命根据地时期和建国后时期几个阶段中国家审计职能和公共受托责任的演化历程,从这两个演化历程中提取出影响国家审计职能实现程度的七个因素,即国家审计体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府职能、法律制度、政治民主程度、审计技术和审计人员能力。为了从定量角度验证这些因素的合理性,文中按照问卷设计的原则、程序并遵循问卷处理的步骤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样本选自国家审计署、地方审计机构和地方科研院所从事国家审计研究和工作的人员,对于问卷调查结果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每个时期中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及这些因素对国家审计职能的解释程度,证明了文中提取出的七个因素的合理性。最后,文中分析了公共受托责任和国家审计职能的内涵及演化特点,探析了公共受托责任和国家审计职能的演化方向。然后按照归纳演绎的方法,从国家审计的本质和影响国家审计职能的七个因素出发,采用辩证的研究方法,提取出国家审计职能演化的总体规律和一般规律,并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探索了国家审计职能演化的动力机制,这从多层面和多角度为认识国家审计职能演化提供了依据。
郁勇,汤顺华[10](2008)在《浅谈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阐述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二、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2)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研究的文献 |
1.2.2 关于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
2.1 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 |
2.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概念 |
2.1.2 铁路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
2.1.3 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及特点 |
2.1.4 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与职能 |
2.1.5 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模式 |
2.1.6 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2.2 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方法 |
2.2.1 风险评估程序 |
2.2.2 分析性程序 |
2.2.3 控制测试 |
2.2.4 实质性程序 |
2.3 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
2.3.1 审计准备阶段 |
2.3.2 审计实施阶段 |
2.3.3 审计报告阶段 |
2.3.4 后续审计阶段 |
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
2.4.1 系统理论 |
2.4.2 受托责任理论 |
2.4.3 风险管理理论 |
2.4.4 战略管理理论 |
3 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案例简介 |
3.1 A铁路施工企业的概况 |
3.1.1 A铁路施工企业的简介 |
3.1.2 A铁路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 |
3.1.3 A铁路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现状 |
3.2 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开展的基本思路 |
3.2.1 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 |
3.2.2 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模式 |
3.2.3 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的确定 |
3.3 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 |
3.3.1 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准备阶段 |
3.3.2 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阶段 |
3.3.3 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报告阶段 |
3.3.4 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后续阶段 |
3.4 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3.4.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质量低下 |
3.4.2 风险评估不规范,缺乏可操作的实施办法 |
3.4.3 企业内部机构独立性不强 |
3.4.4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4 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过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不健全 |
4.1.1 内部审计职能局限于监督检查,未完成企业增值的目标 |
4.1.2 内部审计模式受到传统审计的局限 |
4.1.3 审计重点放在工程造价,忽略项目其他环节 |
4.2 缺少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
4.2.1 对项目交验后的风险监控不到位 |
4.2.2 对各项资金风险缺乏预警机制 |
4.2.3 未能全面识别各种风险 |
4.3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严重缺失 |
4.3.1 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不科学 |
4.3.2 内部审计人员机构设置存在缺陷 |
4.3.3 内部审计机构层次较低,审计机构权威性缺乏体现 |
4.4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建设落伍 |
4.4.1 审计人员评估和识别风险的能力不足 |
4.4.2 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强、素质参差不齐 |
4.4.3 后续教育和培训不到位 |
5 完善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的建议 |
5.1 健全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开展思路 |
5.1.1 重新定位审计职能,明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重点 |
5.1.2 落实审计整改,促进多种审计模式相结合 |
5.1.3 完善审计范围,构建健全的审计规章制度 |
5.2 构建与内部审计相匹配的风险管理机制 |
5.2.1 建立风险监控的动态机制 |
5.2.2 重视合同索赔条款,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
5.2.3 完善项目中各环节的风险识别评估程序,确立涵盖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风险评估体系 |
5.3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 |
5.3.1 科学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
5.3.2 加强内部控制评价,促进铁与路施工企业高效规范营运 |
5.3.3 赋予审计机构高层级,增强内部审计权威性 |
5.4 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
5.4.1 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 |
5.4.2 完善选聘和考评制度 |
5.4.3 加强后续教育和培训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政府会计制度下我国“双一流”T高校财务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路线 |
1.3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国外文献综述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综述 |
2.1.1 国外政府会计制度研究的启示 |
2.1.2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 |
2.1.3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内容 |
2.1.4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推行的必要性 |
2.2 我国“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的综述 |
2.2.1 我国“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财务概况 |
2.2.2 我国“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
2.2.3 我国“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的原则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我国“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
2.3.2 政府会计制度影响我国“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3章 政府会计制度对我国“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
3.1 政府会计制度对我国“双一流”高校财务管理影响的调研设计 |
3.2 我国“双一流”高校财务人员的问卷结果统计 |
3.3 理论假设与量表设计 |
3.4 五维度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
3.4.1 信度检验 |
3.4.2 效度检验 |
3.4.3 回归分析 |
第4章 政府会计制度下我国“双一流”T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问题研究 |
4.1 T大学简介 |
4.1.1 T大学的概况 |
4.1.2 T大学财务部门的概况 |
4.2 政府会计制度下T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与问题研究 |
4.2.1 会计核算维度 |
4.2.2 信息化建设维度 |
4.2.3 成本绩效管理维度 |
4.2.4 财务报告维度 |
4.2.5 风险防控维度 |
第5章 政府会计制度下我国“双一流”T高校财务管理的优化建议 |
5.1 加强基础会计规范工作 |
5.1.1 建立财务、预算会计适度分离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 |
5.1.2 做好衔接工作的制度修订与业务梳理工作 |
5.2 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
5.2.1 打破财务管理信息孤岛 |
5.2.2 完善财务监管体系信息化 |
5.2.3 推进财务管理思维信息化 |
5.3 完善成本绩效管理模式 |
5.3.1 发展内涵式的高校资源配置 |
5.3.2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
5.4 提升风险防控管理意识 |
5.4.1 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 |
5.4.2 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社会监督力度 |
5.5 加强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
5.5.1 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 |
5.5.2 加强新制度培训,促进转型创新 |
5.5.3 加大政府会计制度宣传力度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影响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4)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内部审计概述 |
(一)现代企业制度 |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制度的职能 |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
(一)企业内审机构的设置形式 |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人员状况 |
(三)我国内部审计的内容 |
1. 财务收支审计 |
2. 经济责任审计 |
3. 经济效益审计 |
4. 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
5. 其他审计 |
三、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内部审计定位模糊 |
(二)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认识不足 |
(三)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
四、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
(一)准确定位,建立合适的内部审计组织形式 |
(二)提高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 |
(三)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五、结论 |
(5)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企业制度与内部审计概述 |
2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
2.1 从账项基础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发展 |
2.2 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发展 |
2.3 从事中、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发展 |
2.4 从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发展 |
2.5 从分散管理向职业化管理转变 |
2.6 内部审计人员从单纯的会计人员向复合型审计人才转变 |
3 我国内部审计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
3.1 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不明确, 独立性差 |
3.2 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3.3 内部审计人员的任命与罢免随意 |
4 解决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 |
4.1 提高认识, 健全机构 |
4.2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
4.3 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 |
4.4 加强内部审计法制建设, 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 |
4.5 改善内审人员机构, 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
5 结论与启示 |
(6)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概述 |
(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及特征 |
(二) 内部审计制度 |
1. 什么是内部审计 |
2. 什么是内部审计制度 |
(三)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 |
1.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
2. 现代企业制度下, 企业与国家及外部各方面发生着各种往来的经济关系。 |
3. 现代企业制度下, 内部审计发挥着重要作用。 |
二、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 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准 |
(二) 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人员素质不高, 其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
(三) 内部审计的组织隶属关系不合理, 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 |
三、发展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措施 |
(一) 企业领导要转变观念, 准确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 |
(二) 加快内部审计人才建设 |
(三) 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 |
(四) 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7)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建设构想 |
(一) 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变 |
(二) 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 |
(三) 内部审计重心的转变 |
三、总结 |
(8)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结构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章 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分析 |
2.1 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关理论的分析 |
2.1.1 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 |
2.1.2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
2.2 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
2.2.1 公司经营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
2.2.2 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
2.3 内部审计目标与职能的分析 |
第3章 关于内部审计机制的调查与分析 |
3.1 2009 年内部审计热点问题调查报告情况及分析 |
3.1.1 调查结果的基本情况 |
3.1.2 分析与结论 |
3.2 我国内部审计机制现状问卷调查 |
3.2.1 调查的目的及设计原则 |
3.2.2 调查过程及说明 |
3.2.3 调查结果汇总表 |
3.3 调查结果的分析 |
3.3.1 调查工作的评价 |
3.3.2 结果整理 |
3.3.3 结果的分析 |
3.3.4 分析的结论 |
第4章 关于内部审计假设 |
4.1 内部审计对组织负责假设 |
4.2 可产生效益假设 |
4.3 职责明确有效假设 |
4.4 正当怀疑假设 |
4.5 可确认假设 |
4.6 监督与被监督双方没必然冲突假设 |
4.7 内部审计可以职业化假设 |
4.8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差异,但可以相互利用假设 |
第5章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制的实现方式 |
5.1 关于内部审计的目标 |
5.1.1 保障企业整体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
5.1.2 维护法规法纪 |
5.1.3 治理意义上的监督 |
5.1.4 协助完善内部控制 |
5.2 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 |
5.2.1 监督职能 |
5.2.2 评价职能 |
5.2.3 管理服务职能 |
5.2.4 对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总体认识 |
5.3 关于内部审计的组织保证形式 |
5.3.1 审计目标及审计职能对组织形式的要求 |
5.3.2 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机构中的位置 |
5.3.3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
5.3.4 内部审计机制的人员配备 |
5.3.5 帮助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措施 |
5.4 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
5.4.1 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框架 |
5.4.2 内部审计准则 |
5.4.3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9)我国国家审计职能演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1.5 本文创新点 |
2 审计产生的起源及审计理论 |
2.1 审计产生的起源 |
2.2 常用于审计的相关理论 |
2.3 研究审计职能演化的基线——受托经济责任 |
2.4 本章小结 |
3 公共受托责任的演化分析 |
3.1 公共受托责任的演化历程 |
3.2 公共受托责任的演化特点 |
3.3 公共受托责任的演化方向 |
3.4 本章小结 |
4 国家审计职能的演化分析 |
4.1 国家审计职能的演化历程 |
4.2 国家审计职能的演化特点 |
4.3 影响国家审计职能实现的因素 |
4.4 国家审计职能的演化方向 |
4.5 本章小结 |
5 我国国家审计职能影晌因素的调查分析 |
5.1 问卷设计 |
5.2 样本选择 |
5.3 数据分析 |
5.4 结果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6 国家审计职能的演化规律及其动力机制 |
6.1 公共受托责任和国家审计职能的内涵分析 |
6.2 国家审计职能演化的总体框架及一般规律 |
6.3 国家审计职能演化的动力机制 |
6.4 本章小结 |
7 研究总结及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附录3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
(10)浅谈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 |
1.1 内部审计的产生 |
1.2 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定位有较大的缺陷 |
1.3 脱离企业工作中心,片面强调监督职能 |
1.4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差 |
1.5 后续审计措施不力,审计建议约束力差 |
2 内部审计问题的成因分析 |
2.1 内部原因 |
2.2 外部原因 |
3 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的策略 |
3.1 强化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
3.2 内部审计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 |
3.3 内部审计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
3.4 内部审计应做到规范化 |
四、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A铁路施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D]. 彭乐辰.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3]政府会计制度下我国“双一流”T高校财务管理优化研究[D]. 白珺. 天津大学, 2019(06)
- [4]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 刘冬冬.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4)
- [5]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 范艾.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0)
- [6]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J]. 任水林. 中国证券期货, 2011(04)
- [7]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构想[J]. 李军. 现代商业, 2011(05)
- [8]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制的研究[D]. 邹瑜. 沈阳理工大学, 2010(02)
- [9]我国国家审计职能演化规律研究[D]. 陈太辉.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10]浅谈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 郁勇,汤顺华. 科技广场,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