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期如何做好中专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陈宇[1](2020)在《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国际间的学生流动已然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并且逐渐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教育质量衡量标准。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化的大潮中日新月异,其中来华留学生教育也随之诞生并逐步发展壮大。历经七十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在中国社会经济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强有力的推动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成为中国敞开国门,发展成为世界教育强国的重要体现。论文从历史的视角,对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及其演进进行系统考察,并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为研究背景,从各个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内容入手,以来华留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结合广泛的统计和调研,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分析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历程及特点,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以期达到以史鉴今、以外鉴内的目的。论文首先按照历史分期,概述了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伴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进而从强调扩大规模到注重提质增效的深刻转变过程中,所经历的初步创立、开放探索、调整规范和提升完善等各个阶段的演进历程,并突出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招生和管理两个重要方面的政策演进的研究。在总结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演进过程的基础上,一方面,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现实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国内和国际政治、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全球发展、文化交流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等因素及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演进历程中的特征进行提炼,系统分析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制定和演进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即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招生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留学资费由援助向收费转变,招生模式由计划向开放转变;管理政策在演进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即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管理手段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为使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适应国际化实际发展要求论述得更加充分,论文基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优势、地缘、语言、文化、经济和教育水平等各项因素,选择并集中描述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及政策特点,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和影响因素,以及演进特点的分析,总结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助力国家外交战略、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在总体政策高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质量保障、相关社会服务以及就业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服务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质量、完善社会服务、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制定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一系列建议,包括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完善社会服务政策和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等。最后,论文就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国际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助力中国高等教育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启示和对未来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期待。
陈卓君[2](2019)在《胡耀邦与新中国青年工作(1952—1987年)》文中研究表明胡耀邦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杰出领袖,中国青年运动卓越领导者。他先后在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重要领导人的岗位上工作,领导青年工作成绩斐然,对新中国青年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前,胡耀邦在诸多与青少年工作相关的岗位上工作过,这为他日后领导青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胡耀邦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积极投入到青年工作当中。自1952年起,他开始主持团中央工作。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创造性执行党的重要指示,将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广大青年投入祖国经济建设当中,团结和增强与各国各界青年联系作为此时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坚持党对青年团的领导和青年工作要遵循青年特点的基本原则,通过发动青年组织引导青年,发挥青年团育人作用,教育青年必须坚持学习的基本方法来开展新中国青年工作,对新中国初期青年工作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1980年2月胡耀邦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开始站在党中央重要领导人的高度去思考青年工作。面对全党工作重心转移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指导青年工作者要将引导全体团员青年为四化艰苦创业,培育青年成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坚持紧密围绕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为标准选拔青年干部的原则,通过做好青年共产主义教育,培育和选拔青年干部,教育青年学科学、肯吃苦的基本方法来开展青年工作,实现新时期青年工作重心的转移,推动干部队伍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掀起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热潮。从理论上看,胡耀邦提出“上下请示,左右求援,自我奋斗”的青年团工作方针,提出“青年团要像地球,既要围绕太阳公转,也要自转”的青年团工作方法,提出“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青年团工作作风,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中国青年工作理论宝库。从实践上看,胡耀邦开创了建国以来青年工作最活跃的时期,带动广大青年成为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带领中国青年出国学习交流,邀请诸国青年首次来华访问。将胡耀邦对新中国青年工作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贡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当今高度重视青年发展,注重青年工作的党中央来说,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和借鉴启示作用。同时,这也是对胡耀邦同志逝世三十周年的一种缅怀。
汪菊[3](2016)在《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安徽A艺术学院为例》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其数量、规模提高很快,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层次不断健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获得又好又快成长,艺术类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艺术类大学生在校人数激增。与其他各类高校大学生相比,艺术类大学生有其特有的思想、个性、行为等特点。为此,探索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以安徽A艺术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个案,以大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为重点研究内容,开展调查研究,总结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和行为特点的一般性规律,与此相结合,试图发现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的重点是论文的第4和第5部分,通过分析调查得来的数据,可以得出: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源于艺术类大学生本身具有特殊性,而现有的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针对他们的特殊性做出调整。本论文从这个现状出发,给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第一,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要因材施教,而不是教条主义的去开展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作用,与普通大学生不同的是要强调专业课教师“艺德结合”的引导式教育。第三,落实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能“重专业,轻文化”,让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程玉芹[4](2014)在《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全球化时代社会价值日益多元,中专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与把握时代特点和中专生思想特点,不断强化教育效果。本文在分析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提升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以期为中专生成长服务。
车国燕[5](2013)在《刍议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文中认为全球化时代社会价值日益多元,中专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与把握时代特点和中专生思想特点,不断强化教育效果。本文在分析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提升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以期为中专生成长服务。
蔡祝莲[6](2013)在《当代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存在着系列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邵群辉[7](2012)在《关于新时期中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文中认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都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得以实现的,不管是在经济工作中,还是其他一切工作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新时期中专学生也需要在思想政治上进一步加强。本文通过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引申出提高中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车国燕[8](2012)在《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文中研究说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包括中专学生在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在对中专学生思想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当前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谷志文[9](2012)在《新时期中专生团员思想教育的探索》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共青团员的政治思想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共青团员能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就针对新时期中专生团员思想教育进行浅显的分析和研究。
冯鹤玉[10](2010)在《呼和浩特市中专生思想品德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经济社会的特点导致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现象的出现,使人们道德行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困扰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对青年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对中专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更不容忽视。中专学校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建设者的摇篮,中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德育在职业教育中对专业技术人员无论在思想品德方面还是在知识构成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座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四所职业学校中专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调查结果看虽然中专生思想品德方面主流是好的,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政治关心较少,对物质利益关注较多;纪律性不强,不能明辨是非;学习缺乏动力,对就业认识不充分;不能够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生活方式也不够健康;法制观念淡漠,法律意识不强;缺乏诚信,不善于处理人际交往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教育对策:加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发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加强中专生的培养,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积极与家长沟通,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治理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氛围;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合力。本文力图通过这方面的研究,为呼市地区中专学校有效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德育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解决中专生思想品德问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为提高中专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如何做好中专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时期如何做好中专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国际学生流动日益频繁 |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 |
二、研究问题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研究 |
(二)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研究 |
(三)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的研究 |
(四)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影响因素的研究 |
(五)关于留学生教育的比较研究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留学和留学生 |
(二)来华留学生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 |
(四)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
五、研究的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意义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历史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七、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
一、初创阶段(1950-1977年) |
(一)初启交换留学生计划 |
(二)初探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政策体系 |
(三)初建来华留学生教学和实习管理政策 |
(四)初次召开全国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 |
(五)中断和积极恢复 |
二、开放探索阶段(1978-1992年) |
(一)两次来华留学生工作会议,实现继往开来 |
(二)加强经费管理,增加教育投入 |
(三)扩大来华留学生的招生规模,提高生源层次 |
(四)注重语言培训,实现汉语言推广 |
(五)打造综合管理,开启自费留学 |
三、调整规范阶段(1993-2009年) |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走上依法办学道路 |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步入信息化建设 |
(三)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管理 |
四、提升完善阶段(2010—2019年) |
(一)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
(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的演进 |
一、来华留学生招生方式政策的演进 |
(一)以协定方式接受来华留学生政策 |
(二)开放自主招收来华留学生政策 |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资费政策转变 |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高度集中的招生管理政策 |
(二)招生管理政策向宏观管理过渡 |
三、来华留学生招生类别政策的演进 |
(一)来华留学生类别的明确 |
(二)来华留学生类别的细化 |
(三)招生专业政策的调整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教学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教学管理政策启动出台 |
(二)教学管理政策的规范完善 |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初步建立 |
(二)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调整补充 |
(三)思想教育管理政策的科学前瞻 |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演进 |
(一)日常管理政策的初步探索 |
(二)日常管理政策的稳步调整 |
(三)日常管理政策的顺势规范 |
(四)日常管理政策的应势完善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
(一)国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 |
(二)国际政治因素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方向 |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
(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前提 |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
三、文化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
(一)文化交流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
(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制定的基础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的特点阐释 |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中的基本特点 |
(一)政策数量逐渐增加,内容逐渐清晰明确 |
(二)政策作用逐渐明显,国家重视程度加强 |
(三)政策覆盖逐渐全面,国际化程度显着 |
二、来华留学生招生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
(一)招生依据——遵循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
(二)留学资费——“从援助到收费”的转变 |
(三)招生模式——“由计划到开放”的转变 |
三、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演进中的突出特点 |
(一)管理方式——由多方联合向归口管理转变 |
(二)管理驱动——由政府主导向高校自主管理转变 |
(三)管理手段——管理队伍建设协同法制化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借鉴 |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美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
(二)美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英国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
(二)英国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三、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概况 |
(二)澳大利亚留学生教育政策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四、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 |
(一)日本留学生教育的概况 |
(二)日本留学生教育政策的特点 |
(三)相关借鉴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评析 |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取得的显着成就 |
(一)助力国家外交战略 |
(二)服务国家经济全球化发展 |
(三)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 |
(四)传播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政策总体高度有待提升 |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有待完善 |
(三)教育结构政策有待调整 |
(四)质量保障政策有待统一 |
(五)社会服务政策有待补充 |
(六)就业政策体系有待建立 |
三、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建议 |
(一)严格服务于国家战略 |
(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
(三)改善教育结构调整政策 |
(四)优化教育质量保障政策 |
(五)完善社会服务政策 |
(六)健全就业服务政策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2)胡耀邦与新中国青年工作(1952—1987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胡耀邦与新中国青年工作的奠基(1952 年—1966 年) |
第一节 新中国青年工作发展的社会背景 |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工作 |
二、青年团的重新建立与定位 |
三、青年肩负参与国家建设新使命 |
第二节 胡耀邦早期从事青少年工作的经历 |
一、任儿童团团长到任儿童局秘书长(1929 年—1934 年) |
二、任团中央局书记到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34 年—1952年) |
第三节 胡耀邦关于新中国青年工作的思想主张 |
一、新中国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 |
(一)青年团的总任务是团结和教育全国青年 |
(二)带动广大青年投身祖国经济建设当中 |
(三)团结和增强与团外各族青年联系 |
二、新中国青年工作的基本原则 |
(一)坚持党对青年团领导的原则 |
(二)坚持青年工作要遵循青年特点的原则 |
三、新中国青年工作的基本方法 |
(一)发挥青年组织的引导作用 |
(二)发挥青年团的育人作用 |
(三)教育青年必须坚持学习 |
第四节 胡耀邦对新中国青年工作的奠基 |
一、领导青年团蓬勃发展 |
二、推动大批青年为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
三、开辟中国青年外事工作战线 |
第二章 胡耀邦与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发展(1980 年—1987 年) |
第一节 新时期青年工作重心转移的社会背景 |
一、全党工作重心转移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二、共青团工作的重新恢复 |
第二节 胡耀邦关于新时期青年工作的思想主张 |
一、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 |
(一)引导全体团员青年为四化艰苦创业 |
(二)培育青年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
二、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基本原则 |
(一)坚持紧密围绕四项基本原则 |
(二)坚持以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为标准选拔青年干部的原则.. |
三、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基本方法 |
(一)做好青年共产主义教育 |
(二)培育和选拔青年干部 |
(三)教育青年学科学、肯吃苦 |
第三节 胡耀邦与新时期青年工作的发展 |
一、实现新时期青年工作重心的转移 |
二、推动青年干部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
三、掀起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活动热潮 |
第三章 评价 |
第一节 胡耀邦对新中国青年工作的理论贡献 |
一、提出“上下请示,左右求援,自我奋斗”的青年团工作方针 |
二、提出“青年团要像地球,既要围绕太阳公转,又要自转”的青年团工作方法 |
三、提出“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青年团工作作风 |
第二节 胡耀邦对新中国青年工作的实践贡献 |
一、开创建国以来青年工作最活跃的时期 |
二、带动青年成为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
三、带领中国青年开辟外事工作战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3)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安徽A艺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1.2.2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与不足 |
2.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依据 |
2.1 艺术类大学生概念的界定 |
2.2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
3.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3.1 艺术类大学生的普遍行为和心理特点概述 |
3.1.1 艺术类大学生的普遍行为特点概述 |
3.1.2 艺术类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特点概述 |
3.2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
3.2.1 艺术类大学生政治观点调查结果 |
3.2.2 艺术类大学生道德品质情况调查 |
3.2.3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情况调查 |
3.2.4 辅导员的思想引导作用调查 |
3.3 两类生源政治观、道德观上的差异性 |
4.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成因分析 |
4.1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
4.1.1 政治立场不够坚定 |
4.1.2 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吸力不足 |
4.1.3 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 |
4.2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的成因分析 |
4.2.1 艺术类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
4.2.2 师资力量教学队伍薄弱 |
4.2.3 青年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缺乏应有的素质 |
4.2.4 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课本与教育方法 |
4.2.5 艺术类中专生的存在——“历史遗留问题” |
5.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
5.1 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
5.1.1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 |
5.1.2 发挥实践教育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5.2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作用 |
5.2.1 发挥辅导员的,长效、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
5.2.2 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导向作用 |
5.2.3 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艺德结合”式教育作用 |
5.3 艺术类院校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5)刍议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
1. 思想认识出现偏差。 |
2. 价值观念冲突严重。 |
3. 教育手段、内容十分落后。 |
二、提高中专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
1. 重视德育教学。 |
2. 强调主流价值, 做好心理教育。 |
3. 创新教育方法内容。 |
三、结语 |
(7)关于新时期中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
(一) 阶段性 |
(二) 职业性 |
(三) 社会性 |
(四) 层次性 |
二、提高中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
(一) 树立全员育人意识 |
(二) 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
(三) 加大理想、信念教育 |
(四)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
三、结语 |
(8)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专学生的思想表现 |
1、思维活跃、欠缺稳定 |
2、性格独立、思想叛逆 |
3、内心向好、基础稍差 |
二、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
1、思想教育方式欠科学, 思想认识偏差突出 |
2、思想教育内容过时, 价值观念不健康 |
3、思想教育孤立化, 实际效果不佳 |
三、加强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1、转变教育理念 |
2、创新教育方式 |
3、赋予思想教育时代特色 |
四、结束语 |
(9)新时期中专生团员思想教育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中专生团员思想教育工作问题和内容 |
1、新时期中专生团员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
2、开展共青团员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 |
3、新时期中专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
二、加强中专生团员思想教育工作 |
1、加强对中专生团员进行形势任务教育 |
2、中专生团员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
3、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将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有效结合 |
三、总结 |
(10)呼和浩特市中专生思想品德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选题的缘由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四) 研究总体思路 |
二、基本概念界定 |
(一) 思想品德 |
(二) 思想品德教育 |
(三) 中专生 |
(四) 中等职业学校 |
(五) 中等职业教育 |
三、呼和浩特市中专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 对政治关心较少,对物质利益关注较多 |
(二) 纪律性不强,不能明辨是非 |
(三) 学习缺乏动力,对就业认识不充分 |
(四) 不能够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生活方式不够健康 |
(五) 法制观念淡漠,法律意识不强 |
(六) 缺乏诚信,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
四、呼和浩特市中专生思想品德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 学校方面的原因 |
1、各中专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对学生主体需求重视不够 |
2、德育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
3、中专学校对德育课重视不够,各方面投入相对较少 |
(二) 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
(三) 家庭环境方面的原因 |
1、家长对社会道德问题认识偏差的影响 |
2、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偏差的影响 |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差距的影响 |
4、家长自身素质偏低的影响 |
(四) 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
1、社会风气、道德面貌、精神氛围对中专生的影响 |
2、科学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普及对中专生的影响 |
五、解决呼和浩特市中专生思想品德问题的教育对策 |
(一)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 |
1、提高对学校德育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
2、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养 |
3、突出德育课地位,做好德育课改革 |
4、建设校园文化,创建良好校园环境 |
5、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
6、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
(二) 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 |
1、积极和家长沟通,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
2、规范家长行为,提高德育实效 |
(三) 治理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四)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力 |
结束语 |
六、参考文献 |
附录1:调查问卷样张 |
附录2:访谈题目 |
致谢 |
四、新时期如何做好中专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进研究[D]. 陈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胡耀邦与新中国青年工作(1952—1987年)[D]. 陈卓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3]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安徽A艺术学院为例[D]. 汪菊.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5)
- [4]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A]. 程玉芹. 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4
- [5]刍议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J]. 车国燕. 考试周刊, 2013(84)
- [6]当代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蔡祝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3(17)
- [7]关于新时期中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 邵群辉.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12)
- [8]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 车国燕. 才智, 2012(08)
- [9]新时期中专生团员思想教育的探索[J]. 谷志文. 才智, 2012(02)
- [10]呼和浩特市中专生思想品德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D]. 冯鹤玉.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