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省海门市实施生态建设成效显着(论文文献综述)
王婧,汪晓春[1](2021)在《城乡融合语境下的江苏省县域城镇化特征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县域是紧密联系城乡的重要空间单元,县域城镇化是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分别从县域城镇化的水平、要素、主体和配套等方面着手,系统分析了《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实施以来江苏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和城镇化动力转型趋势,对江苏省"十四五"期间的县域城镇化提出体系、动力、内涵、政策等方面的优化建议,并针对不同分区提出差异化的策略引导。
南通市海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2021)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 积极探索 创建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有着"建筑之乡"的美誉。从1958年以来,海门建筑规模由小到大,实力由弱变强。2020年,海门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87亿元,总量持续保持江苏省领先水平;海门有95家企业总产值超亿元,10家企业总产值超15亿元,30多万建筑从业人员的人均劳动报酬超过7万元。
李磊,程巧玲[3](2021)在《长三角区域生态保护检察协作实践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的协同完善,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长三角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影响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直接关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近年来,长三角区域检察机关积极履行检察职能,着力打造生态检察品牌,通过追究违法行为人责任、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及时履职等,有效推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为筑牢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屏障贡献积极力量。
吴松,李莉[4](2021)在《2010—2016年南通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快速的工业和城镇化发展给江苏省南通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及评价工作,对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遥感和地面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分析和评价南通市2010—2016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6年南通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整体上略微升高,均处于良好级别,说明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变好的趋势;各生态系统类型中,耕地所占比重最大,7年间约有78.15 km2耕地转出为建设用地,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南通市辖区2010—2012年生态环境状况一般,2013—2016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各县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说明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王思芳[5](2021)在《江苏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及基层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下简称“特色学校)”的建设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随着江苏特色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化,校园足球开展的短板逐渐显露,亟需加强对特色学校的管理与监督,进而促使特色学校审视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以江苏省特色学校的复核状况为研究对象,以特色学校、学生、足球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关联分析。厘清江苏省特色学校发展过程存在的成绩与不足,进而为江苏省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提出实证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复核指标体系》包括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教育教学、训练与竞赛、后备人才培养五大维度,能较为全面反映当时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主要成效与问题,可以有效检查、评价、指导校园足球各方面的工作,这样的“复核”其目的就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2、江苏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校园足球组织领导机制健全,运行机制完善;2)校园足球发展条件保障明显改善,体现在师资力量、体育教师待遇、场地设施、足球器材、相关保险大为改善;3)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足球课外活动开展有序、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浓厚;4)足球社团组织、课余训练形成规模;高中以下升学通道基本畅通,足球人才输送初见成效。3、当前江苏省的校园足球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薄弱,尤其是足球专项师资匮乏、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足球经费短缺、足球校本教材缺失、足球联赛开展明显不足等问题。(2)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海门市和宝应县总体上好于广陵区和如东县,与各地区重视程度相关。(3)受中高考制度及生长发育阶段影响,小学、初中、高中学段之间发展不均衡。小学阶段要好于初中和高中,校园足球在学段上推进存在瓶颈。(4)校园发展进程过快,体制机制矛盾有待解决,学训矛盾依然突出,升学机制不畅通,政策执行中官本位效应明显。4、江苏省校园足球发展需要强化内生机制,即学生动机兴趣、家长支持度、足球比赛参与度、足球教师奖励与激励制度。
钱海洲[6](2021)在《南通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机构重组的现状与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广泛应用,传统信息传播渠道与互联网结合创新出大量的新兴媒体,诸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其他新闻类、社交及消费类APP等,在推动社会公众信息获取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县级广播电视台、报社作为舆论宣传的基层阵地,在新时代治国理政过程中对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面对汹涌来袭的互联网时代,县级媒体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内容创新等领域问题突出。本文围绕南通市六家县级融媒体中心机构的重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以整体性治理和协调治理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掌握南通市六家(通州区、启东市、海门市、如皋市、海安市、如东县)融媒体中心一手数据与资料,并对中心机构重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机构重组存在中心机构建设缺少长期规划、专业人才队伍缺乏、重组资金支持不够、传播效果微弱、县级用户市场混乱、技术支撑不足够强大等问题,以当前国内县级融媒体融合成功案例为借鉴,从组织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内容层面、运行层面和管理层面分别提出了解决对策。最后从流程、制度和组织三个方面形成了保障措施,以确保县级融媒体中小机构重组建设顺利实施。
茅健亮[7](2021)在《信息化视角下的农村建设和治理研究 ——以海门市农村为例》文中认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推动三农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以物联网、电商物流、新兴高科技产业等依靠信息技术的项目服务为主要代表,目前正广泛运营于农村建设与治理中,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流失等一些问题也影响了农村高质量的发展。海门市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是东南沿海重要县级城市毗邻沿海城市,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优势。因此海门市在信息化过程中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互联网、物联网等的信息化体系,加上新兴高科技和特色产业的融入,使得农村经济面貌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之中,海门市农村凭借着创建示范、宣传推广等方式,提升了地方影响力和信息化普及率。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对海门市农村政治、经济和现代化治理等方面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次研究剖析了信息化的概念,阐述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以海门市各乡镇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近5年内各乡镇的年鉴统计数据和走访调查几个农村的实际情况,了解海门的信息化建设状况,再以问卷形式调查本地农户对于农村信息化的了解应用程度和成果效益,从中挖掘一些现状问题,并为之思考解决的方法,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借鉴。本次研究结果如下:(1)信息化建设对海门市农村建设和现代化治理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到农村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2)信息化建设已不断促使农村生产转型,农村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水平的农技人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便民服务的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就业率。(3)海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农民信息素养提升速度缓慢、农村信息化认识度不高、市场调控力度不足、东西部乡镇发展差距明显等。
薛向平[8](2021)在《长江下游苏通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动态与刀鲚(Coilia nasus)产卵场初探》文中指出长江下游苏通江段地处感潮区,受潮汐作用强烈,水文环境特殊,是长江洄游型刀鲚的必经洄游通道,同时该江段拥有多沙洲、浅滩分布,具有独特的干流-沙洲生境。为了解苏通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概况和该特殊生境下苏通江段的两个主要沙洲(长青沙和民主沙)仔稚鱼的群聚特征,本研究于2018~2020年每年5~8月对该江段共累计进行84天的早期资源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江苏通江段鱼类资源组成分析显示:调查期间共采集到仔稚鱼58718尾,隶属6目8科51个仔稚鱼类群,鲤科最多(37种),占采集样品总数的91.97%;鳀科数量位居第二,占采集总数的4.80%,其余6科占总数的3.23%;相对重要性指数显示,该江段优势种组成有(?)、贝氏(?)、刀鲚、子陵吻鰕虎鱼和寡鳞飘鱼,其中(?)呈现绝对优势(IRI:4821.00),刀鲚仔稚鱼数量占比较高,相对重要性指数为182.73作为该江段优势种存在;常见种有银鲴、翘嘴鲌和鳜鱼。优势种与常见种出现频率分析发现,处于第一位的(?)在整个采样中出现频率达77.35%,子陵吻鰕虎鱼(48.29%)、寡鳞飘鱼(41.67%)和刀鲚(38.03%)。仔稚鱼丰度时间分布结果表明,高丰度均出现在7月份,其中2019年7月份各采集断面的平均丰度最高为275.81 ind./100m3;2018-2019年5月份的仔稚鱼的平均丰度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最低丰度出现在2018年的5月为29.45 ind./100m3。针对苏通江段重点水域长青沙和民主沙仔稚鱼群聚特征研究结果发现:6和7月该江段各断面仔稚鱼的平均丰度明显高于其它采集月份,第一优势种(?)丰度最高出现在2019年7月(S11#,204.75 ind./100m3),北汊江仔稚鱼总体丰度高于南汊江。基于14个站点仔稚鱼丰度的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性为84.60的水平上分为三组,组间仔稚鱼群聚结构差异显着(R=0.76,P<0.05)。调查期间群落多样性特征值显示,Margalef(R)变幅为2.08~2.74,Shannon(H)为0.70~1.48,Pielou’s(J)为0.24~0.46,均呈现增长趋势,群落多样性、稳定性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南、北汊江相似性系数(Jaccard’s,I)为0.68,处于0.5~0.75之间,表明长青沙和民主沙南、北汊江物种分布均匀,差异不明显。2、对苏通江段仔稚鱼丰度影响显着(P<0.05)的三个环境因子统计发现,温度变幅20.1-32.4℃,均值26.84±2.77℃;浊度变幅为5.20-163.00,均值44.32±25.44;透明度变幅0.10-0.80 m,均值0.39±0.13 m,仔稚鱼高丰度多集中于6和7月,此时正值长江下游鱼类繁殖盛期,也是长江水流量较大时期,江水浊度较高。RDA排序图显示,贝氏(?)、(?)、寡鳞飘鱼、子陵吻鰕虎与温度呈现正相关;刀鲚、鳜鱼、翘嘴鲌与温度呈现负相关;(?)、银鲴、子陵吻鰕虎与浊度呈正相关,透明度呈现负相关性,受特殊水文影响,物种与环境的分布特点呈现出一定的无序性。长青沙、民主沙优势种与常见种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仔稚鱼丰度和温度(T)、浊度(TUR)在调查数据范围内呈正相关,与透明度(SD)呈负相关。受分流作用影响,南汊江的流速明显高于北汊江,北汊江的平均温度则比南汊江高0.19℃。同时北汊江的岸线完整性较高;仔稚鱼丰度分布显示:长青沙北汊江>民主沙北汊江>长青沙南汊江>民主沙南汊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干流-沙洲生境对仔稚鱼的群聚结构具有影响,在调查水域分流作用较弱的北汊江更适合多数鱼类繁殖及其仔稚鱼的生存发育。3、长江苏通江段刀鲚潜在产卵场的研究发现:调查期间共采集到刀鲚受精卵646枚,其中2019年采集到328枚,占总数的50.77%;4月没有采集到刀鲚受精卵,5和6月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平均丰度均显着高于其它采集月份(P<0.05),各年份采集到刀鲚受精卵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15日(4.96 ind./100m3),6月16日(26.48 ind./100m3),5月24日(26.11 ind./100m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采样断面空间分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平均丰度分布江北岸(1.42ind/100m3)>江南岸(0.87 ind./100m3)>江心(0.69 ind./100m3);苏通江段下游S1(崇明岛绿华镇水域)和S2(海门市新通海沙水域)、中游S5(南通港闸区水域)和上游S8(如皋长青沙典园水域)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平均丰度和频次均明显高于其它采集断面。环境因子分析显示,刀鲚受精卵丰度与温度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在水温21.1~25.3℃、溶氧6.80~7.41 mg/L范围内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丰度较高。结果表明,5和6月为长江苏通江段刀鲚产卵高峰期,在水温21.1~25.3℃、溶氧6.80~7.41 mg/L范围内适宜刀鲚产卵,推测崇明岛绿华镇、海门市新通海沙、南通港闸区和如皋长青沙典园附近水域为刀鲚的潜在产卵场。综上所述,本研究从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切入,结合水域生境(DO、p H、TUR等)对该江段鱼类早期资源分布及刀鲚潜在产卵水域进行分析探讨,为潮汐影响强烈的河口段鱼类的资源补充机制及产卵与育幼场的探明提供科学依据。
石磊[9](2021)在《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研究(1927-1949)》文中指出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馆,是在民众教育运动中转型或改组生成的综合性地方社会教育机构,1949年以前承担着尚未建立博物馆的省、市、县文物考古、艺术品征集保护、美术展览、研究教育工作。其博物馆美育事业萌芽于社会式美术教育崛起和博物馆兴建的热潮中,在当时以民众教育馆为中心机关的社会教育体系中,其艺术品展示、收藏、说明以及传授艺术知识提高民众审美觉悟的责任由政府以立法形式赋予,服务国民性改造和社会艺术化事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在美术史、博物馆的通史或个案研究中,关于民众教育馆美术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记录较少,且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文章选取1927年—1949年的民众教育馆的实物收藏、展览、讲演、出版、培训等美育举措为考察对象,研究其实践过程、理念、特点和历史价值。首先,在社会教育和博物馆史的视域中,分析博物馆美育产生的思想根源,梳理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体系形成的社会背景和过程,阐明民众教育馆跻身社会美育领域的必然性。然后,在美术、博物馆领域的交叉带,全面考察非战时状态下江浙、云南、山东等地建制较完善的民众教育馆在行使美术馆应有的社会美育职能时,运用的手段、奉行的原则、施教的内容,把握民众教育馆开展艺术、博物馆类工作实践的落脚点、总体态势和成果业绩。紧接着,解读以往疏于研究的全面抗战时期后方民众教育馆抓住国难当头之际艺术教育与文化保护工作地位提升的机遇,依托教育政策和文化区位条件优势,协助、承办的民族艺术文化保护、公共美术宣教等工作,肯定其在统一艺术家思想、加快美术大众化进程、平衡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分配、扞卫及重塑国家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美术馆普遍规律与民众教育馆的文化个性、民众教育馆通用规程与各馆艺术教育实际情况两对矛盾,归纳出本质相似的民众教育馆和专业美术馆在公共美术教育工作中表现出的共性,剖析民众教育馆相比专业美术馆更突出的平民性、实利性、多元性、指导性特点及其成因,发掘出民众教育馆地域特色鲜明、协同性强、全民覆盖率高等优势。最后,总结民众教育馆在社会动荡和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对中国社会美术教育现代转型以及对博物馆本体发展所起的作用,辩证看待民众教育馆在艺术教育和博物馆事业本土化建设中的前瞻性和存在问题的成因。希望通过整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相关史料、案例,客观揭示民众教育馆对中国近现代博物馆美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贡献,明晰其在博物馆史与美术史中的独特地位,更完整地呈现早期博物馆美育发展的全貌,并弥补社会美术教育历史版图的缺失。
邱晓玉[10](2021)在《南通市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人居环境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广大农民的根本福祉,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长期以来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发展意识,以及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严重滞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是很多地区农村的真实写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做了中长期规划,提出了要用三年时间,使我国农村的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的提升。本文以南通市海门区为例,通过座谈、走访,以公共治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多元治理理论为基础,分析海门区“四大整治提升行动”、“三清一改”等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进展,并从海门区农民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以农村的垃圾整治、污水整治、“厕所革命”和养殖业污染控制为重点,分析整治现状、刨析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农村环境治理经验,提出完善海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本文主体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人居环境研究的背景、现实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思路、方法。第二章介绍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南通市海门区在“城乡道路沿线环境”、“农村水环境”、“田园生态”、“村庄面貌”四大整治提升行动和“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农民不良的生活习惯”的“三清一改”人居环境整治中取得的成效进展。第四章从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养殖业污染控制等几个方面分析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认为导致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长期落后、资金缺口较大、农民在环境治理中没有主动性,缺乏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技术和人才,以及相关的体制机制问题。第五章介绍发达国家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经验和启示。第六章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即加强党的引领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调研,科学规划,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措施;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激发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健全长效监管和管护机制,强化督导检查;研发、推广人居环境技术和培养等建议。
二、江苏省海门市实施生态建设成效显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省海门市实施生态建设成效显着(论文提纲范文)
(1)城乡融合语境下的江苏省县域城镇化特征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苏省县域城镇化的概况与地位 |
1.1 江苏省县域城镇化的基本概况 |
1.2 研究县域城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2 江苏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的特征 |
2.1 水平:区域不平衡现象有效缓解 |
2.1.1 半城镇化现象突出,城乡拉力开始博弈 |
2.1.2 分区水平差异明显,城镇化与工业化呈正相关 |
2.1.3 先发地区增速放缓,后发地区迎头赶上,区域不平衡逐步缓解 |
2.2 要素:“人—地—财”关系逐步协调 |
2.2.1“人—地”关系较为粗放,但部分地区逐渐向好发展 |
2.2.2“人—财”关系渐失优势,但城乡收入差距较小 |
2.3 主体:县城普遍表现为绝对主导 |
2.3.1 县城人口首位度普遍较高,分区特征不明显 |
2.3.2 县城建成区面积略低于镇区总量,但总体扩张速度更快 |
2.3.3 县城财政收入占主导,但沿江小城镇贡献率增大 |
2.4 配套:公共服务与政策支撑的需求并存 |
2.4.1 公共服务配套区域差异明显,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 |
2.4.2 县城亟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小城镇设施数量缺口更为迫切 |
2.4.3 配套政策与机制逐渐完善,县域综合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
2.5 小结:成效及问题 |
3 城乡融合的县域城镇化机制转型及发展趋势 |
3.1 城乡融合的基本认识与思考 |
3.2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产业动力分化 |
3.2.1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与就地城镇化 |
3.2.2 深度工业化背景下的县域城镇化崛起 |
3.2.3 产业转型与特色化背景下的城镇化路径突破 |
3.3 基于“推拉力”学说的人口动力反转 |
3.3.1 综合成本提高背景下的大中城市推力 |
3.3.2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背景下的中小城镇拉力 |
3.4 动力机制转型背景下的趋势与启示 |
4“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县域城镇化的策略建议 |
4.1 江苏省县域城镇化整体策略 |
4.1.1 优化城镇化空间体系格局 |
4.1.2 推进城镇化动力多元转型 |
4.1.3 提升城镇化建设内涵品质 |
4.1.4 加强城镇化政策保障力度 |
4.2 江苏省县域城镇化分区策略 |
4.2.1 沿江城市群 |
4.2.2 沿东陇海城镇轴和沿海城镇轴 |
4.2.3 沿运河城镇轴 |
5 结语 |
(2)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 积极探索 创建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论文提纲范文)
低碳赋能建筑海门交出亮眼绿色“成绩单” |
逐“绿”而上扎实推进建筑领域低碳化 |
先行先试打造“绿色先锋” |
(3)长三角区域生态保护检察协作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长三角生态保护检察协作从规划阶段向深耕实施阶段迈进 |
(一)区域生态保护检察协作机制有新成果 |
(二)长三角生态保护检察协作机制有新做法 |
1. 破解难题,推动工作创新。 |
2. 依托长三角检察信息化优势,各地探索智慧化办案模式。 |
3. 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 |
(三)长三角生态保护检察协作机制有新成效 |
1. 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不断丰富。 |
2. 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不断常态化。 |
3. 区域综合治理显成效,办案效果不断优化。 |
二、区域生态保护检察协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一)生态检察立体化防治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 |
(二)长三角跨区域生态环保案件办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1. 案件管辖权问题。 |
2. 案件取证问题。 |
3. 案件起诉问题。 |
4. 涉及长江水域环境污染难度办理加大。 |
(三)长三角跨区域生态环境案件办理涉及司法鉴定难 |
(四)生态案件中技术检察支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
(五)生态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还不够 |
三、完善长三角区域生态保护协作机制构想 |
(一)深化和细化区域检察协作方式和内容 |
1. 深化细化生态检察协作方式。 |
2.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筑牢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屏障。 |
(二)共享有限资源,实现跨区域协调互通 |
1. 建立互通的鉴定机构。 |
2. 共享信息平台建设,形成智慧检务合力。 |
3. 建立跨区域的信息数据共享机制。 |
(三)充分发挥跨区域检察协作优势,同时探索区域环境污染案件集中管辖 |
1.充分发挥跨区域检察协作,形成案件无缝对接机制。 |
2. 探索建立区域环境污染案件集中管辖的必要性。 |
3. 探索区域协作集中管辖的实践性。 |
4. 创新生态修复法治方式。 |
(四)加强生态检察专业化建设,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
(4)2010—2016年南通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南通市生态系统类型现状及变化分析 |
3.2 南通市生态环境状况分析 |
3.3 各县区生态环境状况分析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5)江苏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及基层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如火如荼进行 |
1.1.2 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正在推进落实 |
1.1.3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与管理亟待完善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研究 |
2.1.1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概念 |
2.1.2 复核概念 |
2.1.3 评价概念 |
2.2 学校体育评价相关研究 |
2.3 国内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相关研究 |
2.3.1 校园足球的现状研究 |
2.3.2 校园足球的文化建设研究 |
2.3.3 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 |
2.3.4 校园足球评价方面的研究 |
2.4 国外校园足球相关研究 |
2.5 综述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专家访谈法 |
3.2.5 实地考察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特色学校复核政策内涵与方案解读 |
4.1.1 政策内涵 |
4.1.2 复核方案 |
4.2 江苏省特色学校复核结果分析 |
4.2.1 江苏校园足球发展概述 |
4.2.2 江苏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情况分析 |
4.2.3 不同地区差异性分析 |
4.2.4 不同学段差异性分析 |
4.3 江苏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层评价分析 |
4.3.1 学生评价分析 |
4.3.1.1 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
4.3.1.2 不同学段对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情况的差异分析 |
4.3.1.3 足球喜爱度与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情况的回归分析 |
4.3.2 足球教师评价分析 |
4.3.3 综合分析 |
5 结论 |
6 研究局限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专家效度检验表 |
附录2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指标体系 |
附录3 学生问卷 |
附录4 足球教师问卷 |
附录5 江苏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状况研究访谈提纲 |
(6)南通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机构重组的现状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综合述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融媒体与县级融媒体中心 |
二、组织结构与组织重组 |
第二节 理论综述 |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 |
二、组织结构理论 |
第二章 南通市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与演进 |
第一节 南通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动力因素 |
一、政策驱动 |
二、需求驱动 |
三、技术驱动 |
第二节 南通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内容 |
一、制度融合 |
二、机构融合 |
三、媒体资源融合 |
四、内容创作融合 |
第三节 南通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成效 |
一、调查设计 |
二、南通市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组建成效 |
三、南通市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整合成效 |
四、南通市各融媒体中心的服务功能建设成效 |
第三章 南通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机构重组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一节 重组建设缺少长期规划 |
一、改革计划缺少统一标准 |
二、上级单位支撑不足且不够重视 |
第二节 体制机制固化缺乏改革动力 |
一、体制机制固化难落地 |
二、人员薪酬缺乏激励性 |
第三节 内容生产力与传播效果低下 |
一、县级媒体收视率有限 |
二、媒体缺乏用户粘性 |
第四节 人才团队素质整体有限 |
一、人才专业化程度较低 |
二、人才流失情况加剧 |
第五节 缺乏强有力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
一、技术设备更新迭代缓慢 |
二、资金不到位 |
第四章 县级融媒体中心机构重组解决对策 |
第一节 组织层面建议 |
一、制定宏观长远目标 |
二、充分发挥机构重组负责人的重要作用 |
三、打破科层制,建立泛合伙人生态 |
第二节 制度层面建议 |
一、统一部署机构规划 |
二、重构事业体制,打造双轮驱动模式 |
三、创新用人机制 |
四、制定人才招引政策 |
五、融媒体中心建设后工作考核机制 |
第三节 技术层面建议 |
一、中央厨房(指挥中心)运营协调 |
二、中央厨房(指挥中心)后台支持 |
第四节 内容层面建议 |
一、内容传播党性原则不能变 |
二、承担为党发生进行正面报道 |
三、新闻内容贴近生活服务百姓 |
四、传播内容强化媒体监督职能 |
第五节 运行层面建议 |
一、移动媒体优先发布 |
二、电台直播连线零时差发布资讯 |
三、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安排 |
四、报纸编辑出版安排 |
第六节 管理层面建议 |
一、制定内容发布管理责任 |
二、做好新闻产品发布渠道管理 |
三、建立工作考核机制 |
第五章 县级融媒体中心机构重组建设实施保障措施 |
第一节 流程保障 |
一、 “中央厨房”制度的分层落实 |
二、基层行政体系进行配套改革 |
第二节 制度保障 |
一、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二、完善薪酬制度 |
第三节 组织保障 |
一、建设岗位人才培训机制 |
二、做好培训组织与时间保障支持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信息化视角下的农村建设和治理研究 ——以海门市农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 |
1.3.1 国内相关研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4 概念界定 |
1.4.1 信息化概念 |
1.4.2 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1.5 研究对象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对象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重点 |
1.6.1 研究重点 |
1.6.2 研究难点 |
1.6.3 研究创新点 |
1.7 研究方法 |
1.7.1 文献资料法 |
1.7.2 专家访谈法 |
1.7.3 数理统计法 |
1.7.4 问卷调查法 |
第2章 海门市农村基本现状 |
2.1 海门市农村政权组织及劳动力现状分析 |
2.2 海门市各分区镇农村基础行政组织现状和产业分布 |
2.3 各区镇农业生产值现状分析 |
2.4 各区镇高新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生产总值现状 |
第3章 海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 |
3.1 海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
3.2 海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阶段 |
3.3 海门市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 |
3.4 海门市信息化建设成就分析 |
3.5 海门市信息化建设作用分析 |
3.5.1 信息化对海门市农村政务建设的作用 |
3.5.2 信息化对海门市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 |
3.5.3 信息化对海门市农村社会治理的作用 |
3.6 海门市农村及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3.6.1 农民信息素养提升速度缓慢 |
3.6.2 信息化的市场调配和政府调控矛盾 |
3.6.3 农村信息化建设认知不足 |
3.6.4 各区镇信息化建设存在差距 |
第4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长江下游苏通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动态与刀鲚(Coilia nasus)产卵场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长江下游江苏段鱼类资源概况 |
1.2 鱼类早期资源研究概况 |
1.2.1 鱼类早期资源采集与鉴定方法 |
1.2.2 鱼类早期资源在渔业领域中的应用 |
1.3 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动态的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
1.3.1 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格局 |
1.3.2 鱼类早期资源变动与水环境因子 |
1.3.3 鱼类早期资源变动与生境特征 |
1.4 长江下游刀鲚资源现状 |
1.4.1 刀鲚成鱼资源现状 |
1.4.2 刀鲚早期资源研究现状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长江下游苏通江段仔稚鱼时空动态特征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采样时间和地点 |
2.1.2 调查方法和样品的保存与鉴定 |
2.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长江下游苏通江段仔稚鱼组成 |
2.2.2 苏通江段仔稚鱼的时空变动规律 |
2.2.3 长青沙和民主沙仔稚鱼群聚特征 |
2.3 讨论 |
2.3.1 河口段鱼类资源现状 |
2.3.2 苏通江段仔稚鱼的时空分布 |
2.3.3 长青沙和民主沙仔稚鱼的分布特征 |
第三章 长江下游苏通江段仔稚鱼发生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采样时间和地点 |
3.1.2 调查方法和样品的保存与鉴定 |
3.1.3 环境因子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长江苏通江段仔稚鱼丰度与环境因子变动关系 |
3.2.2 长青沙和民主沙仔稚鱼分布与相关生境联系 |
3.3 讨论 |
3.3.1 仔稚鱼分布差异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3.3.2 仔稚鱼时空分布与生境特征的关系 |
第四章 长江下游苏通江段刀鲚(Coilia nasus)产卵场的初步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采样时间与地点 |
4.1.2 调查方法和样品的保存及鉴定 |
4.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1.4 刀鲚产卵场位置绘制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刀鲚受精卵的数量与鉴定 |
4.2.2 刀鲚受精卵时空分布特征 |
4.2.3 长江苏通江段刀鲚潜在产卵场推测 |
4.2.4 刀鲚受精卵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4.3 讨论 |
4.3.1 刀鲚受精卵的时空分布特征 |
4.3.2 长江苏通江段刀鲚潜在产卵场分布 |
4.3.3 刀鲚产卵与环境因子关系 |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9)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研究(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一)选题的缘起 |
(二)选题的意义 |
二、选题范围、概念界定 |
(一)时空范围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一)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及博物馆美育研究 |
(二)1949年后民众教育馆及博物馆美育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六、研究价值 |
第一章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确立的背景 |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产生的思想条件 |
一、历史根源:古物遗迹的审美教化功用 |
二、外因刺激:西方博物馆审美思想启发 |
三、引荐媒介:近代学者的博物馆译介 |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产生的历史条件 |
一、救亡图存运动决定文化使命 |
二、社会教育环境决定功能选择 |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的确立经过 |
一、民众教育运动助推博物馆转型 |
二、民众教育馆美育职能正式确立 |
三、民众教育馆附属博物馆的涌现 |
第二章 民众教育馆社会美育的方法与实践 |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发挥美育功能的实体依靠 |
一、馆舍建筑的美感化育作用 |
二、艺术收藏的物化资源整合 |
三、展览陈列的直观启发性能 |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艺术教育规范与实施方法 |
一、技能教授与精神渗透:公共美术宣教与活动 |
二、内质整改与外延交流:艺术团体创立与合作 |
三、人才资源与文化担当:人员素质与人事聘用 |
第三章 后方民众教育馆艺术工作的历史贡献 |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艺术工作方向的扭转 |
一、艺术教育工作地位提升 |
二、充当特殊艺术抗战力量 |
第二节 后方民众教育馆艺术事业进展及成果 |
一、持续并恢复展览与宣教 |
二、促进大众美术全面推广 |
三、转型成为专业艺术机构 |
四、协助延续博物馆的工作 |
第三节 后方民众教育馆艺术教育工作的意义 |
一、加快美术的大众化步伐 |
二、平衡艺术教育资源配置 |
三、统一思想淡化门户之见 |
四、文化保护提振爱国情绪 |
五、充实艺术的社会性内涵 |
第四章 民众教育馆与专业美术馆的工作异同对比 |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与专业美术馆美育工作的共性 |
一、功能定位有一致性 |
二、教育模式的相似性 |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不同于专业美术馆的工作特点 |
一、基层性 |
二、指导性 |
三、实用性 |
四、多样性 |
第三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特点的主要成因分析 |
一、坚持下层民众为本的教育方向 |
二、政府制定规章强化制度管理 |
三、定位任务决定艺术事业走向 |
四、迥异地域政治文化基础影响 |
第四节 民众教育馆相较于专业美术馆的优势所在 |
一、突出艺术教育的地域性特色 |
二、提高艺术教育全民化覆盖率 |
三、强化艺术与其他部门协同性 |
第五章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的历史意义 |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的本土美术教育现代性探索 |
一、社会美育向现代化转型 |
二、社会美育向正规化迈进 |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的博物馆本体论意义 |
一、公共收藏积累与国家文化形象树立 |
二、教育功能居首与博物馆美育常态化 |
三、敞开平民参与大门让美育走入基层 |
四、现代公共文化场馆功能与建制铺垫 |
第六章 民众教育馆美育事业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的进步性 |
一、构建地方艺术图景推动本土文化进程 |
二、认清社会历史责任应对阶段冲突挑战 |
三、协同利用内外资源争取最优社教效益 |
第二节 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的局限性 |
一、民众教育馆艺术教育问题的表现 |
二、民众教育馆艺术工作的干扰因素 |
结论 |
附录 民国时期国内各地方民众教育馆相关艺术活动大事年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南通市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村人居环境 |
2.1.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治理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多元治理理论 |
第3章 南通市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及整治内容 |
3.1 南通市海门区概况及农村人居环境现状 |
3.1.1 南通市海门区概况 |
3.1.2 南通市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现状 |
3.2 南通市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 |
3.2.1 实施城乡道路沿线环境整治行动 |
3.2.2 实施农村水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
3.2.3 实施田园生态整治提升行动 |
3.2.4 实施村庄面貌整治提升行动 |
3.2.5 清洁村庄的“三清一改”行动 |
3.3 南通市海门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
3.3.1 农村的道路、河坡环境得到了改善 |
3.3.2 垃圾集中处理,改变了农村“脏、乱、差”面貌 |
3.3.3 强化水环境治理,全面提升水域质量 |
3.3.4 农村“厕所革命”显成效 |
3.3.5 对规模养殖场进行排污治理和升级改造 |
3.3.6 拆除了违法建筑、对废品收购点进行整治 |
第4章 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4.1 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
4.1.1 农村垃圾收集治理还有待完善 |
4.1.2 生活污水处理仍不完善 |
4.1.3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还较低 |
4.1.4 畜禽粪污集中化处理率低,资源化利用不足 |
4.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长期的二元结构,使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差距大 |
4.2.2 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缺口较大 |
4.2.3 农民对人居环境治理的认识不足 |
4.2.4 相关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
4.2.5 缺少人居环境整治的技术和人才 |
第5章 发达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经验启示 |
5.1 发达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做法 |
5.1.1 美国农村垃圾分散治理对策 |
5.1.2 日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 |
5.1.3 日本畜禽产业排泄物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 |
5.2 启示 |
5.2.1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律,引导居民维护农村人居环境 |
5.2.2. 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农民爱护人居环境 |
5.2.3.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以市场化方式,维护人居环境设施的运营 |
5.2.4.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适宜的技术 |
第6章 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 |
6.1 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6.1.1 充分发挥党的引领作用 |
6.1.2 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奖罚机制 |
6.2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 |
6.2.1 加大政府对人居环境整治的投资力度 |
6.2.2 用好“项目资金” |
6.2.3 通过让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人居环境建设 |
6.3 认真调研,科学规划,完善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 |
6.3.1 完善农村垃圾治理 |
6.3.2 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
6.3.3 完善农村厕所革命 |
6.3.4 推广畜禽粪便处理技术,加快资源化利用 |
6.4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激发农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
6.5 健全长效监管和管护机制,强化督导检查 |
6.5.1 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监管平台 |
6.5.2 基层政府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管理 |
6.5.3 将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干部考核 |
6.6 研发、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技术,培养技术人才 |
6.6.1 研发、推广农村人居环境的适宜技术 |
6.6.2 培训农村人居环境技术和管理人才 |
第7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访谈提纲 |
附录二: 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江苏省海门市实施生态建设成效显着(论文参考文献)
- [1]城乡融合语境下的江苏省县域城镇化特征与思考[J]. 王婧,汪晓春. 城乡规划, 2021(06)
- [2]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 积极探索 创建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J]. 南通市海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建筑, 2021(23)
- [3]长三角区域生态保护检察协作实践探究[A]. 李磊,程巧玲.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1年第14卷——长三角法学论坛文集, 2021
- [4]2010—2016年南通市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J]. 吴松,李莉.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1(03)
- [5]江苏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复核及基层评价研究[D]. 王思芳.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6]南通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机构重组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 钱海洲.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7]信息化视角下的农村建设和治理研究 ——以海门市农村为例[D]. 茅健亮. 扬州大学, 2021(09)
- [8]长江下游苏通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动态与刀鲚(Coilia nasus)产卵场初探[D]. 薛向平.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9]民国时期民众教育馆美育工作研究(1927-1949)[D]. 石磊.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10]南通市海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研究[D]. 邱晓玉. 扬州大学, 2021(08)
标签: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南通通州论文; 海门论文; 农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