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像设备”专升本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郗红娟[2](2015)在《药学专升本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本文针对药学专业专升本学生在药理学课程中学生理论知识跨学科程度大,药理学成绩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分别从药理学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实验教学、课程考核、加强师资队伍五个方面提出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邓晓红[3](2012)在《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这一目标的着眼点在于促进医学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的合理化、更优化,因此,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整体课程设置的优化尤为关键。目前,我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普遍存在着“普教化”倾向,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基本套用相同专业普教本科生的教学模式,所以,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结合“成人专升本”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设置和安排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以青海大学医学院成教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成人医学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结合个人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积极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实地考查、自然观察、听课、个别访谈、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进行本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整理,全面探讨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问题,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尤其是在课程设置是否能从提升成人教育学生职业能力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提出相应的策略。逐渐形成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医学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构想,构建了一套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体系。该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探索出了按照“三位一体”、查缺补漏、课程结构优化、改革为先导原则,将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整合为3个理论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1个实践课程模块,增设1个选修课程模块,构建了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为制订和修改我国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全面而且高业务水平精湛的医务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王虹[4](2006)在《成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兰州大学成人医学教育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成人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医学人才,并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成人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教育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进行改革。由于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所以如何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并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和安排课程,是成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课题。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对兰州大学成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研究对象为兰州大学成人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成人医学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国内外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与改革现状;函调了国内9所高校成人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计划,从几个方面对其课程设置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我国成人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现行课程设置的现状并指出其问题。再次,通过对兰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04级、05级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学生和各学科任课教师所做的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了他们对现行课程设置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本研究认为:兰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普教化倾向、未体现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教育薄弱、忽视实践(验)课教学、未考虑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等问题。最后,针对成人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的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预防疾病和群体健康相关课程的设置,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相关课程等建议和对策。
司庆燕[5](2006)在《泰医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以我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为基础,通过对泰山医学院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探索适合泰山医学院校情的富有成效的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升本的课程设置,并期待抛砖引玉。从这一目的出发,本文紧紧围绕“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这一总论题,分三部分展开调查分析。第一部分,作为研究的起点,分析了医学成人教育与普通成人教育的不同,得出医学成人教育的特点,即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对应用学科,试验内容,实习时间都有较高要求,以便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临床实战经验。从而阐明有效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因该充分体现医学成人教育的特色。论文对泰医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是以此框架为评价标准展开的。第二部分在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总特点的要求下,对泰医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点明其不足,为整个对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这一部分作为论文的核心,为了更清楚地认识泰医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又分为三个小的环节展开。首先对泰医成教临床专升本与泰医普教临床专升本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目的在于揭示泰医成教临床专升本教育有没有突出医学成人教育的特点,是否存在成人教育普教化的现象,因为这是成人教育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其次对泰医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实际开设课程与计划设置课程进行调查比较,以便进一步指出泰医成教临床专升本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偷工减料,流于形式。特别是对实验实习在实际课程设置中的比例进行分析,这是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息息相关的课程设置,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最后对实际开设临床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从而发现影响课程设置顺利实施的诸多因素。第三部分在全面调查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泰医成教临床医学专
康立丽,林木炎,余哓锷,周巨贵[6](2003)在《“影像设备”专升本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文中认为
穆剑玲,王娇,马怡群,侯振江,王平,赵勇[7](2016)在《院校合作高职影像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高职影像技术专业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创新模式,以提高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设计。方法: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筹建校内X线摄影综合实训中心,模拟DR实训室,改进的CT实训室、制作仿真操作课件、微课和录像资料,优选实训医院。实训模式包括多媒体仿真观摩、模拟操作、开放校内实训室、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实训,校外医院实训分小组轮岗、院校教师共同带教。结果:学生职业技能明显提高,顶岗实习学生的留用率高,得到用人单位认可,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结论:院校结合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实训方法对高职影像技术专业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具有推广价值。
陈莹[8](2009)在《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研究 ——以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语境下,我国的成人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办学特色的缺失。地方普通高校成人院校如何走出发展危机、办出特色以及提升竞争力,逐渐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界定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特色概念的内涵和范畴为切入点,对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发展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要素应包括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等五方面。当今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兴起,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根源上讲是受市场化驱动的。目前,尽管我国地方高校成人院校的危机意识加深、特色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在特色发展中存在着诸如办学理念异化、专业设置同化、师资队伍弱化、教学质量粗化、管理模式僵化等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教育政策导向偏差、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以及学校自身急功近利。而要化解这些问题,加强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必须从国家(政府)、高校(成人院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其一,要调整政府的教育职能;其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其三,强化自身的改革创新;其四,加强成教的理论研究。本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的思想,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以笔者所在工作单位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案例,对其特色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虽然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培训范畴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与欠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学院的实际,给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曹斌华[9](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刘璐瑶[10](2021)在《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报告 ——以“哈医大医学技术学院规划建设草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在与国际医学界沟通和交流时,医学英语对于中外医学界人士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对医学英语翻译的研究迫在眉睫。此汉译英翻译报告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建设规划为例,该翻译项目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委派,共计13952字。本文以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建设规划的汉译英翻译实践,分析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以实现对医学文本的准确翻译。在词汇层面,提出了医学英语中的四字格、两栖词汇、名词性结构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传递原文蕴含的信息;在句子层面,分析了如何高效、准确地翻译被动结构、修饰语、长难句,在准确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力求目的语读者获取与源语相同或类似的反应。撰写该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是一次将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与医学文本翻译实践相结合的宝贵经历,通过此次汉译英翻译实践,较为深入全面地了解了与医学英语相关文本的特点,以及蕴含大量信息的词汇、句子的翻译方法,同时阐明了纽马克交际理论可以有效地辅助医学英语翻译,即以目的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翻译,重现原文的内容和上下文意义。希望本篇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在一定意义上为日后医学英语的翻译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内容。
二、“影像设备”专升本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像设备”专升本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药学专升本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药学专升本药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
二、药学专升本教学模式的改革 |
三、药理学教学改革期望 |
(3)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背景 |
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3.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3.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4.1 研究思路 |
4.2 研究方法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现状调研与分析 |
1 现行课程设置的特点 |
2 学生对现行课程设置的评价 |
2.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2.2 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
3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导致的结果 |
3.1 存在沿用普通本科课程设置的现象 |
3.2 仍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 |
3.3 未体现医学模式的转变 |
3.4 人文课程明显偏少,综合素质教育薄弱 |
3.5 忽视实验(见习)等实践课的教学,影响教学质量 |
3.6 选修课比例过少,忽视学生需求 |
3.7 未能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能力 |
4 问题的成因分析 |
4.1 成人教育普教化 |
4.2 传统课程模式 |
4.3 医学模式未转变 |
4.4 人文课程薄弱 |
4.5 实践教学不足,效果不理想 |
4.6 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 |
4.7 未能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能力 |
第三章 能力导向的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 |
1 能力导向的课程设置的意义 |
1.1 理论价值 |
1.2 现实价值 |
2 能力导向的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 |
2.1 新医学模式 |
2.2 国际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
2.3 我国对成人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
3 能力导向的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
3.1 “三位一体”的原则 |
3.2 查漏补缺原则 |
3.3 课程结构优化原则 |
3.4 改革为先导的原则 |
4 能力导向的课程设置的具体措施 |
4.1 课程目标设置的措施 |
4.2 课程门类设置的措施 |
4.3 课程结构设置的措施 |
4.4 课程形式设置的措施 |
4.5 课程实施方式设置的措施 |
4.6 课程评价方式设置的措施 |
第四章 职业能力导向的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方案——以青海大学医学院为个案 |
1 课程设置的建议和对策 |
1.1 改革课程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
1.2 充分理解和认识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教育、医学发展的影响 |
1.3 增加人文课程,强化综合素质 |
1.4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 |
1.5 增加选修课,重视学科发展 |
1.6 针对“成人特点”,体现“成人特色” |
1.7 个性化课程设置,提升职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
2 课程设置的方案 |
2.1 总体培养目标 |
2.2 专业培养要求 |
2.3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
2.4 学习形式与修业年限 |
2.5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
2.6 教学基本要求 |
2.7 成绩考核 |
2.8 毕业与学位授予 |
2.9 教学计划安排(见附录2)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1 全文总结 |
2 本文的创新点 |
2.1 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 |
2.2 研究内容新颖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成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兰州大学成人医学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选题的缘起 |
(二)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思路、方法和理论基础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五) 文献综述 |
三、相关概念和国内外成人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
(一) 相关概念界说 |
(二) 国内外成人教育的现状 |
(三) 国内外医学教育及成人医学教育状况 |
四、国内外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与改革现状 |
(一) 各国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与改革 |
(二) 各国医学院校现行课程设置基本模式的研究与改革 |
(三) 我国成人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
五、兰州大学成人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
六、对成人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的建议与对策 |
(一) 依据 |
(二) 建议和对策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5)泰医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成人高等教育的比较 |
(一)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一般特征 |
1. 成人高等教育的概念 |
2. 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
(二)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个性特征 |
1. 医学内容的复杂性 |
2. 医学科学的实践性 |
3. 临床治疗的差异性 |
4. 临床工作的风险性 |
5. 临床医学的社会性 |
6. 临床医学的服务性 |
二、泰医成教临床专升本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 |
(一) 成教与普教现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
1. 必修课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
2. 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
(二) 实际开设课程与计划设置课程的比较分析 |
1. 实际开设的与计划设置的课程门类的比较分析 |
2. 三大课程模块计划学时与实际学时的比较分析 |
3. 实验课计划设置学时与实际开设学时的比较分析 |
(三) 实际开设临床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 |
1. 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 |
2. 实验实习效果的调查分析 |
三、泰医成教临床专升本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
(一) 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 |
1. 计划设置陈旧滞后,实际实施脱节不足 |
2. 人文课程明显偏少,综合素质教育薄弱 |
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灵活性 |
4. 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
5. 实验效果和实习效果较为一般 |
(二) 改善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
1. 改革课程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
2. 增加人文课程,强化社会素质 |
3. 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
4. 聘请复合医生,打造专职教师 |
5. 深化资源管理,提高实践质量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
(7)院校合作高职影像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设计 |
1.1 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
1.2 课程设计 |
2 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模式 |
2.1 X线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 |
2.2 CT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 |
2.3 其他专业课程实践实训概况 |
2.4 实训教学中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 |
2.5 岗前综合实训与考核 |
2.6 举办技能大赛 |
2.7 考核方式 |
2.7.1 专业课程考核方式 |
2.7.2 技能考核方式 |
3 结果 |
3.1 技能考核和全国技能大赛结果 |
3.2 调查问卷与访谈 |
4 讨论 |
5 结语 |
(8)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研究 ——以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缘起 |
1.1.1 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危机 |
1.1.2 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缺失 |
1.2 研究意义 |
1.2.1 提高对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认识 |
1.2.2 丰富成人高等教育理论 |
1.2.3 指导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办出特色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大学特色”的研究现状 |
1.4.2 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研究现状 |
第2章 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内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地方高校 |
2.1.2 成人高等教育 |
2.1.3 成人高等教育特色 |
2.2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要素与特征 |
2.2.1 办学理念 |
2.2.2 专业设置 |
2.2.3 师资队伍 |
2.2.4 教学质量 |
2.2.5 管理模式 |
2.3 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必要性 |
2.3.1 特色发展是成教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客观要求 |
2.3.2 特色发展是成教性质的内在要求 |
2.3.3 特色发展是成教提升质量、参与竞争的根本要求 |
2.4 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兴起的源动力探讨 |
2.4.1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思想基础 |
2.4.2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表现特征 |
2.4.3 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兴起: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
2.4.4 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超越 |
第3章 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分析 |
3.1 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现状 |
3.1.1 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危机意识加深、特色发展意识增强 |
3.1.2 注重借鉴外国成人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经验 |
3.2 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2.1 办学理念异化 |
3.2.2 专业设置同化 |
3.2.3 师资队伍弱化 |
3.2.4 教学质量粗化 |
3.2.5 管理模式僵化 |
3.3 地方高校成人院校特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
3.3.1 办学经费投入不足 |
3.3.2 教育政策导向偏差 |
3.3.3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
3.3.4 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
3.3.5 学校自身急功近利 |
第4章 加强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特色建设的对策 |
4.1 调整政府的教育职能 |
4.2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
4.3 强化自身的改革创新 |
4.4 加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 |
第5章 案例研究——以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个案 |
5.1 温州医学院及其继续教育学院概况 |
5.2 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特色发展现状及分析 |
5.2.1 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生源情况 |
5.2.2 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办学特色总览 |
5.2.3 办学理念特色 |
5.2.4 办学模式特色 |
5.2.5 专业设置特色 |
5.2.6 教师队伍特色 |
5.2.7 教学管理特色 |
5.2.8 教学督导特色 |
5.2.9 教材建管特色 |
5.3 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强化办学特色的策略 |
5.3.1 形成鲜明的办学理念 |
5.3.2 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 |
5.3.3 拓宽继续教育培训的领域 |
参考文献 |
附录1: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访谈提纲 |
附录3: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表) |
附录4: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统计表 |
致谢 |
(9)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报告 ——以“哈医大医学技术学院规划建设草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
1.1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lient |
1.2 The Client’s Requirements |
Chapter 2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
2.1.1 Analysis of Text Features |
2.1.2 Preparation for the Parallel Texts |
2.1.3 Research on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Theory |
2.2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
2.2.1 Arrangement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
2.2.2 Contingency Plan for Translation Process |
2.3 Matters after Translation |
2.3.1 Translation Review |
2.3.2 Self-proofreading |
2.3.3 Translation Quality Feedback |
Chapter 3 Case Analysis |
3.1 Vocabulary Translating Strategies |
3.1.1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and Idioms |
3.1.2 Amphibious Words |
3.1.3 Nominal Structures |
3.2 Sentence-level Processing |
3.2.1 Passive Conversion |
3.2.2 Modifier |
3.2.3 Complex Sentences |
3.3 Summary |
Chapter 4 Conclusion |
4.1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
4.2 The Significance of Cross-disciplinary Knowledge |
4.3 Gains and Deficiencie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Appendix Ⅱ Glossary |
Acknowledgement |
四、“影像设备”专升本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药学专升本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郗红娟.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06)
- [3]成人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的视角[D]. 邓晓红.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5)
- [4]成人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兰州大学成人医学教育为例[D]. 王虹. 西北师范大学, 2006(04)
- [5]泰医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D]. 司庆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06(09)
- [6]“影像设备”专升本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 康立丽,林木炎,余哓锷,周巨贵. 医疗卫生装备, 2003(S1)
- [7]院校合作高职影像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 穆剑玲,王娇,马怡群,侯振江,王平,赵勇. 医疗卫生装备, 2016(07)
- [8]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研究 ——以温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个案[D]. 陈莹. 山东师范大学, 2009(10)
- [9]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10]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报告 ——以“哈医大医学技术学院规划建设草案”为例[D]. 刘璐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