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主要实用品种有哪些

柞蚕主要实用品种有哪些

一、柞蚕有哪些主要实用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杨新峰,王嘉祯[1](2021)在《柞蚕新品种“豫早4号”的选育》文中认为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以豫早1号和豫早3号为亲本,经6年10代选育成一化性柞蚕新品种"豫早4号"。该品种为黄蚕血统,孵化齐、眠起齐一、食叶活泼、体质强健、好养、高产。与对照种101相比,"豫早4号"龄期缩短3~4 d,单位产茧量提高8.92%,鲜茧出丝率高出1.35个百分点,茧丝长长出317.28 m。

马静,张永君,杨爽[2](2021)在《热空气处理柞蚕卵对孵化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柞蚕微粒子病可通过胚胎传染给下一代,柞蚕生产主要采用目选蛾及对产卵后雌蛾进行显微镜检查淘汰患病蛾卵的方法进行防治,但调查发现采取该良种繁育措施后蚕期带毒率仍较高(1%~10%),普通种只目选,不能防止微粒子病胚胎传染,放养后柞蚕茧带毒率在30%~100%之间。为了防治柞蚕微粒子病,参考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方法,对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柞蚕卵进行48℃热空气处理,试验结果显示:L-1、L-2、L-3、L-9胚胎阶段48℃热空气处理85 min以内,L-4、L-10处理80 min以内,L-5处理75 min以内,L-6处理45 min以内,L-7、L-8处理55 min以内,对柞蚕卵孵化率没有不良影响;L-5处理80 min、L-6处理55 min、L-7和L-8处理60 min以上,柞蚕卵孵化率极显着低于对照区;L-1、L-2、L-3、L-4、L-5等胚胎发育早期阶段和L-9、L-10胚胎发育后期阶段对热空气的耐受性较强,L-6、L-7、L-8等胚胎发育中间阶段对热空气的耐受性较弱,其中以L-6对热空气的耐受性最弱。认为以48℃热空气处理1~3日龄柞蚕卵60 min对防治柞蚕微粒子病胚胎传染是安全的,对柞蚕卵的孵化率没有不良影响。

王诗琦,朱有敏,赵贺,李宏,李青峰[3](2021)在《不同品种柞蚕滞育蛹营养成分检测及差异分析》文中提出基于筛选柞蚕高营养价值新品种育种素材的目的,对辽宁地区生产实用的9906、抗大、821、早418和辽蚕582共5个品种柞蚕滞育蛹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及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抗大的血淋巴蛋白质含量为0.70 mg/mL,干蛹粉蛋白质含量为588.33 mg/g,血淋巴海藻糖含量为10.46 mg/mL,总氨基酸含量为17.99 mg/mL,其干蛹粉粗脂肪含量仅为17.64%;辽蚕582的干蛹粉糖原含量为201.98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21 mg/mL。综合分析认为,抗大和辽蚕582滞育蛹的营养价值较为全面丰富。

张博,谌苗苗,赵世文,冀万杰,赵春山,王凤成[4](2021)在《辽宁省柞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柞蚕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是柞蚕种业稳定发展的关键,该文概括介绍了辽宁省在柞蚕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护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柞蚕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辛慧军,关忠军,付宝弟,丛金安,周新锋[5](2021)在《浅析改善柞蚕种根性状的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在柞蚕品种选育和保育工作中有效改善柞蚕品种种根性状的相关方法,以期提供改善柞蚕种根性状的依据,为柞蚕的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李群,王凤成,柴春利,石生林,靳向东,霍锡敏,李喜升,罗朝斌,刘彦群,朱绪伟[6](2021)在《柞蚕体色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指出柞蚕(Antheraea pernyi)以体色作为育种选择标志以及品种命名和类群划分依据,这是柞蚕育种区别于家蚕(Bombyx mori)育种的特点之一。柞蚕体色不仅与形态发育有关,还与适应性、抗逆性、抗病性、外观品质、营养物质种类和含量等紧密相关。然而,柞蚕体色形成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严重滞后于体色育种应用。文中从幼虫体色及其演变、幼虫体色遗传、蛹色和蛾色、体色与抗性、体色形成机制等5个方面对柞蚕体色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提出了柞蚕体色研究展望。柞蚕体色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不仅可以解析柞蚕体色多样性的形成机制,还可以为抗逆、抗病、品质、营养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吴迪,孙勇,刘冰[7](2021)在《柞蚕新品种“墨玉”的选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我国北方二化性柞蚕产区柞蚕品种辨识度低等问题,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以具有幼虫期典型体色性状的8822和具有成虫期典型标记性状的H8701为亲本,选育出兼具幼虫期和成虫期典型性状特征的柞蚕新品种"墨玉"。新品种幼虫体背为宝石绿色,成虫前翅前缘脉呈黑紫色。新品种具有对北方低温多湿气候适应性强,茧型中等,抗病丰产等优点,繁种试验比对照品种抗大春季增产9.08%、秋季增产9.87%。

陈俊山,陈欣,刘佩锋,杨金琛,刘书禹,何龙,徐亮[8](2021)在《基于AMMI模型的二化地区部分一化性柞蚕品种产茧量性状的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品种区域试验是柞蚕品种选育过程中评定参试品种和推广优良品种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探索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品种的丰产和稳产性能,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AMMI)对辽四、辽8、四青等9个一化性柞蚕品种产茧量进行一点多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基因型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55.85%,环境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4.3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17.98%,上述一化性柞蚕品种在3个不同年份间的产茧量存在极显着的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其中稳产性最好的柞蚕品种为四青、883,丰产性最好的品种为辽四和辽8,稳产性和丰产性均较好的品种为辽8和松黄。883、鲁黄、四青、F-F、辽四与2014和2015年的环境有正的互作效应,而与2013年的环境有负的互作效应;932、吉黄、松黄、辽8与2013年的环境有正的互作效应,而与2014和2015年的环境有负的互作效应。分析表明,品种与环境之间存在较强的互作效应,辽8是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的一化性柞蚕品种,辽四是丰产、适应性强的一化性柞蚕品种。

周金成,何玥,赵倩,董辉[9](2021)在《松毛虫赤眼蜂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在不同品种柞蚕卵中的寄生和生长发育表现》文中提出【目的】明确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品种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中的寄生及发育表现,为以柞蚕卵为替代寄主更好地规模化繁育赤眼蜂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雌蜂在6个品种柞蚕卵[抗大(KD)、大四(DS)、高新(GX)、988(NEE)、青大(QD)和特大(TD)]上的寄生率、子代蜂窝蜂数(单窝羽化子代蜂数)和子代蜂雌性比等生物学指标,以及6个品种柞蚕卵的质量指标(单卵湿重、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揭示柞蚕卵质量指标与赤眼蜂生物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NEE品种柞蚕卵育出的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个体显着大于除KD和QD品种以外的其他柞蚕品种卵育出的两性品系子代蜂。柞蚕品种对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子代蜂窝蜂数和子代蜂雌性比均无显着影响。在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中,KD品种柞蚕卵育出的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窝蜂数最多,显着高于NEE和QD品种育出的子代蜂窝蜂数,但与DS, GX和TD品种育出的子代蜂窝蜂数相比无显着差异。柞蚕品种对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和子代蜂个体大小均无显着影响。TD品种柞蚕卵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显着高于除GX品种以外的柞蚕品种。KD品种柞蚕卵的总糖含量和QD品种柞蚕卵的甘油三酯含量最高,均分别显着高于其余柞蚕品种。主成分分析表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柞蚕卵蛋白质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均与柞蚕卵总糖含量呈负相关;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个体大小和柞蚕卵甘油三酯含量与单卵湿重呈负相关;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和柞蚕卵甘油三酯含量与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窝蜂数、柞蚕卵总糖含量和单卵湿重呈负相关;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个体大小和柞蚕卵总糖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筛选适宜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赤眼蜂繁育的柞蚕卵品种,初步明确了卵内主要营养指标与子代蜂生物学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利用柞蚕卵更好地规模化繁育松毛虫赤眼蜂提供依据与数据支撑。

宋文皓,刘丹梅,杨君[10](2020)在《抗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免疫卵黄抗体制备和防治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柞蚕脓病是柞蚕Antheraea pernyi养殖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卵黄球蛋白作为来源丰富的多克隆抗体,提供了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动物疾病防治手段。本研究使用柞蚕脓病病原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 NPV)免疫产蛋母鸡,制备抗Ap NPV免疫卵黄抗体(Ig Y),并测定了Ig Y对柞蚕的安全性;随后饲喂试验确定了Ig Y的最佳稀释倍数;探索添食Ig Y对柞蚕脓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显示:(1)免疫抗原后6~8周收集的Ig Y具有最高效价,达到1∶210;(2)安全性试验未发现不良影响,且Ig Y最佳稀释倍数为64倍;(3)同时饲喂Ig Y和病毒处理的叶片时,柞蚕脓病发病率显着降低,对柞蚕脓病抑制效果最佳;先饲喂病毒叶后给予Ig Y叶也有一定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抗Ap NPV Ig Y对柞蚕脓病具有防治作用,为柞蚕脓病的防治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二、柞蚕有哪些主要实用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柞蚕有哪些主要实用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1)柞蚕新品种“豫早4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的选择
    1.2 选育过程
2 选育结果
    2.1 新品种豫早4号实验室比较试验
    2.2 新品种豫早4号繁种试验
    2.3 新品种豫早4号农村生产试验
    2.4 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安排的农村饲养鉴定
    2.5 新品种豫早4号杂交组合评比试验
    2.6 新品种豫早4号百粒茧缫丝试验
    2.7 豫早4号的主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3 讨 论

(2)热空气处理柞蚕卵对孵化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柞蚕品种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柞蚕卵热空气处理温度的设定
        1.2.2 柞蚕蛾的镜检
        1.2.3 柞蚕卵的消毒
        1.2.4 试验分区
        1.2.5 柞蚕卵的热空气处理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48 ℃热空气处理不同时间对柞蚕带毒卵不同胚胎阶段孵化率的影响
    2.2 不同胚胎阶段柞蚕卵对48 ℃热空气处理的耐受力
    2.3 带毒卵与无毒卵48 ℃热空气处理后的孵化率
3 小结与讨论

(3)不同品种柞蚕滞育蛹营养成分检测及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检测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柞蚕滞育蛹血淋巴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2.2 不同品种柞蚕滞育蛹干蛹粉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2.3 不同品种柞蚕滞育蛹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3 讨 论

(4)辽宁省柞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柞蚕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1.1 柞蚕种质资源保护
    1.2 柞蚕种质资源保存与鉴定技术
    1.3 柞蚕种质资源规范化管理与数据库、共享平台建设
    1.4 柞蚕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2 存在问题
    2.1 资源保护的政策性支持不够,管理体制机制尚待完善
    2.2 资源系统深度评价滞后,开发利用亟待加强
    2.3 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全员参与机制亟需形成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政策支持,强化基础保障
    3.2 强化鉴定评价,提高利用效率
    3.3 建立健全保护体系,提升保护能力
    3.4 积极开展柞蚕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工作
    3.5 推进开发利用,提升种业竞争力

(5)浅析改善柞蚕种根性状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卵期
2 蚕期
    2.1 处理
    2.2 调查项目
3 茧期
    3.1 处理
    3.2 选择
        3.2.1 区选
        3.2.2 个体选择
4 制种和选蛾
5 总结

(6)柞蚕体色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柞蚕幼虫体色及其演变
    1.1 柞蚕幼虫体色丰富多样
    1.2 柞蚕幼虫体色演变
        1.2.1 柞蚕幼虫原始体色
        1.2.2 柞蚕幼虫体色突变
2 柞蚕幼虫体色遗传
3 柞蚕蛹色和蛾色
    3.1 柞蚕蛹色
    3.2 柞蚕蛾色
4 柞蚕体色与适应性、抗性存在一定关联
5 柞蚕体色形成机制
    5.1 柞蚕体色形成的色素与分子基础
    5.2 柞蚕体色着色模式
6 柞蚕体色研究展望
    6.1 色素成分及其含量差异是解释柞蚕幼虫体色形成的主要依据
    6.2 柞蚕蛹色和蛾色形成与黑色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
    6.3 全基因组重测序及基因编辑技术有助于解析柞蚕体色形成机制

(7)柞蚕新品种“墨玉”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材料的选择
    1.2 育种材料的创造与选育
2 选育结果
    2.1 新品种“墨玉”主要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2.2新品种主要经济性状
        2.2.1 新品种纯种生产性能
        2.2.2 新品种“墨玉”繁种试验
        2.2.3 新品种对ApNPV抗病性测定
        2.2.4 新品种“墨玉”对微粒子病抗性测定
        2.2.5 新品种“墨玉”百粒茧缫丝试验
3 讨 论

(8)基于AMMI模型的二化地区部分一化性柞蚕品种产茧量性状的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产茧量分析
    2.2 一化性柞蚕品种产茧量变异来源分析
    2.3 一化性柞蚕品种稳产性、丰产性和年份鉴别力分析
    2.4 一化性柞蚕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3 讨 论

(9)松毛虫赤眼蜂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在不同品种柞蚕卵中的寄生和生长发育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赤眼蜂生物学指标的测定
    1.3 柞蚕卵质量指标的测定
        1.3.1 单卵湿重测定:
        1.3.2 蛋白质、总糖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柞蚕品种和赤眼蜂品系对松毛虫赤眼蜂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2.2 不同品种柞蚕卵湿重及卵内各营养成分含量
    2.3 柞蚕卵质量指标与赤眼蜂生物学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10)抗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免疫卵黄抗体制备和防治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及主要试剂
    1.2 方法
        1.2.1 免疫卵黄抗体的制备和效价测定
        1.2.2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1.2.3 安全性试验
        1.2.4 饲喂试验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原最适包被浓度的确定
    2.2 Ig Y效价测定及安全性试验
    2.3 抗Ap NPV Ig Y对柞蚕饲喂试验
        2.3.1 不同稀释倍数的Ig Y对柞蚕脓病的防治效果
        2.3.2 同时添食Ig Y对柞蚕脓病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四、柞蚕有哪些主要实用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柞蚕新品种“豫早4号”的选育[J]. 杨新峰,王嘉祯. 北方蚕业, 2021(04)
  • [2]热空气处理柞蚕卵对孵化率的影响研究[J]. 马静,张永君,杨爽. 中国蚕业, 2021(04)
  • [3]不同品种柞蚕滞育蛹营养成分检测及差异分析[J]. 王诗琦,朱有敏,赵贺,李宏,李青峰. 北方蚕业, 2021(03)
  • [4]辽宁省柞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思考[J]. 张博,谌苗苗,赵世文,冀万杰,赵春山,王凤成. 园艺与种苗, 2021(08)
  • [5]浅析改善柞蚕种根性状的方法[J]. 辛慧军,关忠军,付宝弟,丛金安,周新锋.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08)
  • [6]柞蚕体色研究现状与展望[J]. 李群,王凤成,柴春利,石生林,靳向东,霍锡敏,李喜升,罗朝斌,刘彦群,朱绪伟. 蚕业科学, 2021(03)
  • [7]柞蚕新品种“墨玉”的选育[J]. 吴迪,孙勇,刘冰. 北方蚕业, 2021(02)
  • [8]基于AMMI模型的二化地区部分一化性柞蚕品种产茧量性状的稳定性分析[J]. 陈俊山,陈欣,刘佩锋,杨金琛,刘书禹,何龙,徐亮. 蚕业科学, 2021(01)
  • [9]松毛虫赤眼蜂两性生殖品系和孤雌产雌品系在不同品种柞蚕卵中的寄生和生长发育表现[J]. 周金成,何玥,赵倩,董辉. 昆虫学报, 2021(01)
  • [10]抗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免疫卵黄抗体制备和防治效果研究[J]. 宋文皓,刘丹梅,杨君. 四川动物, 2020(06)

标签:;  ;  ;  ;  

柞蚕主要实用品种有哪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