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运用题型例说(论文文献综述)
范译匀[1](2021)在《YS实验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改革,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定为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又通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纵观高中语文阅读材料,论述类文本具有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的特点,是三大类阅读文本中最具思辨性特征的一类文本。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把论述类文本当做主要载体,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逻辑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有重大意义。YS实验高中是吉林省重点中学,学校一直紧跟教育改革步伐,注重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以YS实验高中为调查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YS实验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目的是更好地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和阅读能力。本论文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范围和方法以及主要概念界定;第二章主要论述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开展的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依据、批判性思维教育思想;第三章是通过数据分析YS实验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分别从教师思辨性阅读教学态度、方法和教学体系,学生论述类文本学习的态度、思维和成绩方面取得的成效展开论述;总结教师在研究课标、对思辨能力评价方面,学生思辨水平、探究意识和论证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针对YS实验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教师方面要参加教改学习培训,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避免替代思考;教学评价全面多元,完善学生认知。学生方面要把握文本内在逻辑,强化思辨意识;在探究时“怀疑”,用思考来解惑;议论文本读写结合,掌握论证方法。希望能从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的整体水平,从而对YS实验高中乃至该地区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提供借鉴并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谢双宇[2](2021)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昆明2011-2020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文中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为适应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语文课程新形式。但因发展时间较短,理论和教学研究还未能完善。而基于语文学科特点提出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发展困难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新思路。它不仅指导高中语文课程的具体展开,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昆明作为云南省会城市,中考试题严格遵照国家要求而命制,其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综合性学习教学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本论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视角分析2011-2020年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与不足。首先,从综合性学习试题材料和试题考察任务对核心素养的体现中获得教学可借鉴的问题设计新路径:在快速读懂多样态文本中,促进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在复杂情境中梳理材料内容,调动多维度思维参与;引入当代文化热点,引导对身边文化的有意后注意。其次,从试题体现不足中警示教学实施的偏向问题,避免重审美感知,轻审美辨知的引导;重文化识记,轻文化理解的熏陶;重单一任务,轻跨学科综合的培养。因此,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应该以材料和问题情境为载体在语用中促思维发展、多途径多角度开展美育、用文化培养文化素养等,能更好落实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综上,针对所提策略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选择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三次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教学设计,更为全面展示语文核心素养在综合性学习中的综合培养方式。
马敏[3](2021)在《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病题是高考语文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试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其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漫长的时间促使语病题的发展逐渐完善和稳定,呈现稳中求新的趋势。从考查点看,语病题结合了语法、语意、语用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以1978至2019年的贵州高考语文语病试题为研究对象,对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题进行纵横向分析,探寻贵州高考语病试题的特点、考查内容,为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提供指导性的策略。由贵州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的分析可知,语病题的题型和分值较稳定,考查类型是考试大纲提及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赘余六大类。近年语病题的命题有变化,只对同一个句子作修改,难度看似有所降低,实则更考验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故分析贵州历年高考语病试题,对贵州中学语病教学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共三章。第一章分析了高考语病题的命题依据,然后结合试题分析了语病题的发展演变;第二章分析了贵州历年高考语病试题,从考查能力、命题情况、命题规律与趋势几方面分析了历年试题,试题分析主要梳理了语病的题型、分值、考查类型、考查频次、语料及命题规律,最后根据试题特点及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了学生失分原因;第三章根据第二章的试题分析和实践情况得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主要从积累语言知识、规范语言表达、总结规律、练习多方面提出了语病试题的教学方法和高考应对策略。
冯婧[4](2021)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时代的进步需要人们开阔视野,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学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选文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近年来关于促进核心素养在各个学科的细化与落实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语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时代所需。中学语文外国文学选文教学,理应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对初中阶段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国文学选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初中外国文学选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论文分为三部分:引言部分:说明了选题的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内外的外国文学选文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价值三个重要依据,探究了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二章:通过学生问卷与教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初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第三章: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出当前外国文学教学中存在对外国文学作品关注度低、教学目标偏离语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局限、教学方法单一、外国文学教学常态化处理等问题;学生学习存在对外国文学学习兴趣淡薄、外国文学阅读数量少、学生对外国文学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第四章:针对外国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成因,重点探讨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国文学教学策略。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初中外国文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不仅要秉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引导学生借鉴吸收外国文学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而应通过品析语句、多元解读、以及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督促学生通过增加外国文学阅读量、扩充外国文学学习的途径来促进自身在外国文学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本研究将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外国文学教学中,力图为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外国文学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朱秦萱[5](2020)在《初中语文句末语气词教学探析 ——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为例》文中提出语文教学离不开母体学科知识体系,本论题试图将语言学和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语文教学内容除了涉及基础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科基础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将“语气词”纳入语法修辞知识部分,而且现行的语文“部编本”教材也以“补白”的形式增加了许多语法知识,该教材的特色就在于“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教材和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凭借,本文基于上面的现实基础展开研究。本论题和各个章节中的语气词指称的就是典型的三个句末语气词——“吧”“吗”“呢”,以这三个语气词为切入口结合语文教学,思考如何有效地在中学语文中进行语气词这一语法知识教学。论文的绪论部分论述了该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阐述语言学界关于语气词研究,以及分析归纳“吧”“吗”“呢”在着作、字典、期刊论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为第三章分析语气词在教材中的意义和用法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章从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两个角度论述在中学语文中教学语气词的必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内容的参考依据,语文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合理安排。第三章结合“部编本”语文教材,通过整理归纳,分析三个语气词在教材中的具体用法和意义。第四章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对于语气词的学习有兴趣,但由于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原因,学生学习语气词往往浅尝辄止。因此,在第五章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提出语气词的教学策略。最后是结语,主要归纳整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周欢[6](2019)在《“素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师教学教条、学生学习被动的现状,在陈琴、陆云峰、邓彤等教育者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笔者将“素读”阅读教学运用于自己所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之中,通过“素读”教学整体化感知、细节化阅读、多元化解读等方法,研究了“素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和高考题型的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以小说、诗词、散文和整本书阅读的教案呈现、教学案例分析,在高考题型中,主要以诗歌鉴赏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以及作文审题的解答技巧运用,发现“素读”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高考题型解答中取得良好效果。结果表明“素读”阅读教学能成功运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并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培养高尚情操。本论文共五章:第1章:“素读”的概念及背景,通过历史回顾,我们将高中语文“素读”教学定义为“以诵读和记忆为基础,直面文本本身,通过多种方式解读文章,引导学生品味汉语言的音字形美,追求与作家作品的精神契合,塑造高尚情怀”;第2章:“素读”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异同,表明“素读”教学根植于传统教学,却又侧重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提出“素读”教学符合中国文学“重意轻文”、读者“认知反应论”、《新课程标准》、新高考改革、“文本细读”等理论依据;第3章介绍高中语文“素读”教学方法体系,对教学过程中施教方、受教方提出相应要求,以保证“素读”教学能顺利进行;第4章“素读”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以及第5章“素读”在考高中的运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证明“素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中切实可行,教学效果良好。
吴瑶[7](2019)在《中学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材料作文自2006年在语文高考作文试题中出现,一直以取材新颖、立意广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等优势频繁地出现在高考作文试题中。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也正是由于这些优势,如今学生套作、宿构的现象难以控制。直到2015年,任务驱动型作文通过增加任务指令缩小立意空间、营造真实的写作情境,让学生有明确的写作方向、真实的写作对象,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套作、宿构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的“任务”设计,意在为一线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任务”设计方法。本文一共分为七章,正文内容共五章,主要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从研究缘起、研究价值、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界定这几个方面着重讨论研究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的“任务”设计的原因。第七章为结语部分,笔者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并根据这些不足,提出了笔者对“任务”设计的建议与研究展望。第二章是正文部分的开头,探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出现。首先总结出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出现的背景,在强调语文核心素养、初高中语文课标重新颁布、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不断改革这样的背景下,任务驱动型作文出现了。之后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交际写作理论中追溯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理论根源。最后通过分析德国优秀写作案例、日本生活作文以及法国作文中的哲理思维,借鉴这些优秀的写作案例的成功之处,帮助任务驱动型作文尽快的本土化。第三章主要讨论了“任务”设计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中的价值。这一章首先对“任务”、“任务驱动”进行详细论述,并对任务驱动型作文中“任务”的特点做了概述。接着从“任务”设计的作用与意义这两方面来探讨进行“任务”设计的价值。第四、五章从“任务”设计着手,分析了影响“任务”设计的因素以及给出具体的“任务”设计方法。第四章分析了影响“任务”设计的因素,然后具体分析了影响“任务”设计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材料输入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目的是为任务设计者提供可供参考的设计因素,方便任务设计者进行“任务”设计。第五章在总结出“任务”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供了有效设计“任务”的策略。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在材料选择上也要考虑材料的信息量以及教育引导功能,最后在学生完成“任务”时还要合理安排活动,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第六章是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实例中的“任务”设计进行案例分析。首先选取两个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对这两个作文题目中的“任务”进行科学设计,然后选取真实的高中教学班级进行教学,并分析教学案例。最后笔者根据以上研究给任务设计者提出一些“任务”设计的建议。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与课堂观察法。为了对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笔者查阅了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相关理论着作、期刊、文献等大量中外文献,笔者发现很多一线教师把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材料作文混为一谈,依然是采用以前的作文教学方式,根本没有突出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的“任务”特色。笔者发现有些老师原创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中的“任务”设计并不合理,其根本原因是教师不知如何进行“任务”设计。本文从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的“任务”设计着手,通过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出现的背景、影响“任务”设计的因素的分析,试图为一线教师找到科学进行“任务”设计的方法。
陶明月[8](2018)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使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后习题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科书课后习题的认识、把握和使用直接反映出语文教师用教材教语文的能力。通过对日常观察和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对课后习题的认识不足,处理方式也十分随意,没有较好地发挥课后习题的功能。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于2016年9月在全国首次投入使用,目前已全部发行并取代其他版本成为统编教科书。而有关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特点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如果不能充分揭示这些特点,将会导致课后习题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便于在比较中揭示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特点,可以人教社上一版使用范围较广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参照。通过对两版教科书中所占篇幅较多的记叙文的课后习题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进行比较,反映出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具有与单元导语、预习形成梯度结构,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注重拓展课外阅读,指引具体明确,形式多元化,贴近学生生活和凸显时代性以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七个方面的特点。为了充分了解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情况。首先,可依据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的功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的内容和特点,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然后,采用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在确定样本之后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最后,通过对使用现状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大部分一线教师在使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的过程中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高、使用动机功利化、使用时机不恰当、使用内容不全面、使用方式单一化以及评价方式不健全这六个方面的问题。为了使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改善教学效果。因此,一线教师应该从摒弃功利化的思想,全面发挥习题功能;区分课后习题内容,根据时机灵活使用;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种使用方式;实行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这四个方面改进使用课后习题的方式。
李雪[9](2018)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和高考试题研究》文中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某一学科中的具体化、细化,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中找到了落点。高中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课后习题和高考试题及时地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本文着重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文言文课后习题和近五年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测试点,从工具类知识和人文类知识两个方面构建一个高中文言文的知识框架,从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三个层级来分析课后习题和高考试题对能力考查的侧重,通过对比分析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和高考文言文试题,排除高中文言文中的非核心素养,确立高中文言文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帮助笔者这类即将步入语文教育岗位的新教师做一个高中文言文核心素养的厘定,构建高中文言文核心素养的框架,以此作为高中文言文训练的依据,避免无限制的题海战术,有助于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的使用更加科学与合理,从而提高教师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文言文的积累与建构的核心素养。
李俊和,李静纯,鲁子问,陈新忠,毕勤,程惠云,程岚,孔彬,甘露[10](2017)在《2017年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文中指出《英语学习》线上系列沙龙第38期的主题是"英语2017年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英语学习微信群内的专家和老师们就浙江读后续写作文的评价、完形填空、听力、阅读A、B、C、D篇、语法短文与改错、阅读七选五、书面表达各部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享了很多实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将讨论内容整理成文,在此分享给各位读者。
二、语言运用题型例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言运用题型例说(论文提纲范文)
(1)YS实验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章 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开展的依据 |
2.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对“思维提升与发展”的要求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批判性思维教育思想 |
第三章 YS实验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 |
3.1 YS实验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概况 |
3.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1.2 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开展情况 |
3.1.3 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
3.2 YS实验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教学取得的成效 |
3.2.1 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识增强 |
3.2.2 初步构建了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分层教学体系 |
3.2.3 学生论述类文本学习态度改善 |
3.2.4 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增强 |
3.2.5 学生论述类文本阅读成绩提高 |
3.3 YS实验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
3.3.1 教师对新课标的研究不透彻 |
3.3.2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 |
3.3.3 教师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评价方式单一 |
3.3.4 学生思辨水平整体偏低 |
3.3.5 学生质疑反思意识不强 |
3.3.6 学生论证方法掌握不足 |
第四章 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建议 |
4.1 教师方面 |
4.1.1 参加教改学习培训,更新教学观念 |
4.1.2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避免替代思考 |
4.1.3 教学评价全面多元,完善学生认知 |
4.2 学生方面 |
4.2.1 把握文本内在逻辑,强化思辨意识 |
4.2.2 在探究中“怀疑”,用思考来解惑 |
4.2.3 议论文本读写结合,掌握论证方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2)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昆明2011-2020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基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语文核心素养与昆明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概述 |
第一节 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述 |
二、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
第二节 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概述 |
一、试题命制依据 |
二、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相关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 |
第三节 语文核心素养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影响 |
一、语文核心素养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影响 |
二、语文核心素养对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命制的影响 |
第二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2011-2020 年昆明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 |
第一节 综合性学习试题分析 |
一、综合性学习试题的篇幅、题量及其分值 |
二、综合性学习试题的材料 |
三、综合性学习试题的考察任务及题型分析 |
第二节 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情况 |
一、语文核心素养在综合性学习试题材料中的体现 |
二、语文核心素养在综合性学习试题考察任务中的体现 |
第三节 综合性学习试题对语文核心素养考察的不足与反思 |
第三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
第一节 以材料和问题情境为载体在语用中促思维发展 |
一、重视材料准备过程,在材料处理中提升思维品质 |
二、联系生活设计问题与任务,在问题探究中增强思维活性 |
第二节 多途径多角度开展美育,激发审美创造 |
一、开展丰富的审美体验活动,增进审美感知力 |
二、多角度进行审美训练,加强审美辨知 |
第三节 用文化培养文化素养,落实文化传承 |
一、强化文化视角,深入文化“里层” |
二、立足文化体验,增加文化“使命感” |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效仿文白之争,辩一辩网络词语能否成为书面用语——“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说明 |
二、教学设计 |
第二节 入云深处亦沾衣——“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一、教学设计说明 |
二、教学设计 |
第三节 昆明“过桥米线传统技艺”非遗申报—— “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学设计与说明 |
一、教学设计说明 |
二、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昆明2011-2020 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材料类型、来源、与教材对应内容统计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 概念界定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的命题依据及历史演变 |
第一节 高考语病题的命题依据 |
第二节 贵州高考语病题的考查类型 |
第三节 贵州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的历史演变 |
第二章 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分析 |
第一节 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用卷情况分析 |
第二节 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命题情况分析 |
第三节 贵州高考语文语病试题命题规律与趋势 |
第四节 语病试题失分原因分析 |
第三章 贵州高考语病试题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及启示 |
第一节 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 |
第二节 立足运用规范语言表达 |
第三节 总结规律精讲精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起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选文梳理及分析 |
一、统编语文教材外国文学选文梳理 |
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选文特点分析 |
第二节 初中语文外国文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可行性 |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决定的 |
二、初中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需要决定的 |
三、外国文学作品丰富的价值决定的 |
第二章 初中外国文学教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实施 |
一、调查对象的选定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二节 调查问卷分析 |
一、学生的认知情况 |
二、学生的学习情况 |
三、教师教学情况 |
四、课外阅读情况 |
第三节 教师访谈情况及分析 |
一、教师访谈情况 |
二、教师基本信息 |
三、教师访谈及分析 |
第三章 外国文学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外国文学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教师和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教师存在问题的成因 |
二、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教师层面 |
一、转变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束缚 |
二、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深入理解语文核心素养 |
三、加强自身学习,丰富外国文学素养 |
四、精准施策,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
第二节 学生层面 |
一、转变学习态度 |
二、扩大外国文学阅读数量 |
三、丰富外国文学学习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5)初中语文句末语气词教学探析 ——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语气词的本体研究 |
二、语气词在教学中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语料来源及使用 |
第一章 语气词概说 |
第一节 语气词的定义 |
第二节 语气词的分类 |
第三节 语气词的用法和意义 |
一、词典中语气词意义和用法 |
二、着作中语气词意义和用法 |
三、期刊、论文中语气词的意义和用法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二章 初中语文中教学语气词的必要性 |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
第二节 语文教学内容的必然选择 |
一、语气词与语感教学 |
二、语气词与语法知识 |
三、语气词与阅读理解 |
四、语气词与口语交际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部编本语文教材语气词的编排与运用 |
第一节 教材中语气词的编排 |
一、历年来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的编排回顾 |
二、语文教材语法知识的编排 |
第二节 教材中语气词的分布与运用 |
一、教材中语气词的分布 |
二、教材中语气词的运用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初中语文语气词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初中语气词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一、学生语气词学习情况调查 |
二、教师语气词教学情况调查 |
第二节 初中语气词教学现状的归因分析 |
一、语气词自身的特点 |
二、教师不重视 |
三、学生学习被动 |
四、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五章 初中语文语气词教学策略 |
第一节 重视初中语气词教学 |
第二节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
一、句式选择法 |
二、对比分析法 |
三、语气词核心意义讲解法 |
第三节 完善教材中语气词的教学内容 |
第四节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素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素读”的概念及背景 |
第一节 “素读”的概念界定 |
一、“素读”的概念 |
二、“素读”教学的意义 |
三、“素读”教学的作用 |
第二节 “素读”教学提出的社会背景与教学背景 |
第二章 “素读”与传统教学的异同及教学依据 |
第一节 “素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异同 |
一、“素读”教学根植于传统教学 |
二、“素读”教学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
第二节 “素读”阅读教学依据 |
一、符合中国文学“重意轻理”的客观现实 |
二、符合“读者反应论”的认知过程 |
三、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现实要求 |
四、符合新高考改革的时代特点 |
五、符合“文本细读”的理论根据 |
第三章 高中语文“素读”教学方法体系 |
第一节 高中语文“素读”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 |
一、学生应具有基本阅读策略和情感体验 |
二、教师应具有文本解读的能力 |
三、师生应具备平等意识和批判思维 |
第二节 高中语文“素读”教学方法指导 |
一、整体化感知 |
二、细节化阅读 |
三、多元化解读 |
第四章 “素读”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
第一节 小说“素读”教学的特点及个案解读 |
一、小说“素读”教学的特点 |
二、《老人与海》“素读”教学案例 |
三、《老人与海》“素读”教学案例分析 |
第二节 诗词“素读”教学的特点及个案解读 |
一、诗词“素读”教学的特点 |
二、《氓》“素读”教学案例 |
三、《氓》“素读”教学案例分析 |
第三节 散文“素读”教学的特点及个案解读 |
一、散文“素读”教学的特点 |
二、《抬头见喜》“素读”教学案例 |
三、《抬头见喜》“素读”教学案例分析 |
第四节 整本书阅读“素读”教学的个案解读 |
一、整本书阅读“素读”教学特点 |
二、《红楼梦》整本书“素读”教学案例 |
三、《红楼梦》整本书“素读”教学案例分析 |
第五章 “素读”教学在高考中的运用 |
第一节 “素读”在高考诗歌鉴赏题《岁暮》中的运用 |
第二节 “素读”在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传统文化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中的运用 |
第三节 “素读”在高考小说《赵一曼女士》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
第四节 “素读”在高考散文《窗子以外》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
第五节 “素读”在高考作文题目审题中的运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学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价值 |
1.3 研究现状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2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出现 |
2.1 任务驱动型作文产生的背景 |
2.1.1 核心素养的影响 |
2.1.2 中学语文课标的要求 |
2.1.3 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改革 |
2.2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互动观点 |
2.2.2 强调真实的意义学习论 |
2.2.3 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唤起真实写作 |
2.3 国外优秀写作案例的影响 |
2.3.1 德国应用文写作案例——关注“读者意识” |
2.3.2 日本生活作文——切生活之需而作文 |
2.3.3 法国作文中的哲理思维 |
3 任务驱动型作文中“任务”的价值 |
3.1 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的“任务” |
3.1.1 “任务”的历史定义 |
3.1.2 “任务驱动”的广泛应用 |
3.1.3 任务驱动型作文中“任务”的特点 |
3.2 任务驱动型作文中“任务”设计的价值 |
3.2.1 “任务”设计能把课堂所有权交给学生 |
3.2.2 “任务”设计能帮助教师落实重点 |
3.2.3 “任务”设计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
3.2.4 “任务”设计能明确学生的写作指向 |
3.2.5 “任务”设计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
3.2.6 “任务”设计能拓宽任务驱动型教学的适用范围: |
4 影响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设计的因素 |
4.1 影响“任务”设计的教师因素 |
4.1.1 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
4.1.2 对学情的了解 |
4.1.3 教师角色的定位 |
4.2 影响“任务”设计的学生因素 |
4.2.1 学情的差异性 |
4.2.2 学生的角色 |
4.3 影响“任务”设计的材料输入因素 |
4.3.1 材料输入内容应具体明了 |
4.3.2 材料输入的语言不能过于复杂 |
4.4 影响“任务”设计的环境因素 |
4.4.1 选取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 |
4.4.2 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 |
5 有效进行“任务”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
5.1 有效进行“任务”设计的原则 |
5.1.1 较强的防套性原则 |
5.1.2 写作目标具体化原则 |
5.1.3 深刻的启发性原则 |
5.1.4 明确的结果性原则 |
5.2 有效进行“任务”设计的策略 |
5.2.1 “任务”目标要明确 |
5.2.2 材料的选择要合理 |
5.2.3 活动安排要灵活多样 |
6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设计案例分析 |
6.1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设计案例 |
6.1.1 案例一:“任务”能规范学生的议论文写作 |
6.1.2 案例二:“任务”能帮助学生写实用性文章 |
6.2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设计教学案例分析 |
6.2.1 “任务”设计实施对象 |
6.2.2 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案例 |
6.3 对任务驱动型作文中“任务”设计的建议 |
6.3.1 把握好任务难度 |
6.3.2 随时关注学生的水平差异 |
6.3.3 完善“任务”评价机制 |
6.3.4 可以应用到其他教学领域中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记叙文 |
1.3.2 课后习题 |
1.4 文献综述 |
1.4.1 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研究现状 |
1.4.2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课后习题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2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的基本特点 |
2.1 编写思路及其在记叙文课后习题中的反映 |
2.2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的设置变化 |
2.2.1 版块构成比较 |
2.2.2 数量比较 |
2.2.3 题型比较 |
2.2.4 课后习题内容及其与单元导语、预习的关系比较 |
2.3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的基本特点 |
2.3.1 与单元导语、预习形成梯度结构 |
2.3.2 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 |
2.3.3 注重拓展课外阅读 |
2.3.4 指引具体明确 |
2.3.5 形式多元化 |
2.3.6 贴近学生生活和凸显时代性 |
2.3.7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3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的使用现状 |
3.1 调查设计 |
3.1.1 研究思路 |
3.1.2 问卷编制 |
3.1.3 抽样设计 |
3.2 调查实施 |
3.3 调查数据统计 |
3.3.1 问卷格式标准化 |
3.3.2 制作数据文件 |
3.4 调查数据分析 |
3.4.1 重视程度不够高 |
3.4.2 使用动机功利化 |
3.4.3 使用时机不恰当 |
3.4.4 使用内容不全面 |
3.4.5 使用方式单一化 |
3.4.6 评价方式不健全 |
4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的使用建议 |
4.1 摒弃功利化的思想,发挥课后习题功能 |
4.1.1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
4.1.2 明确课后习题功能 |
4.2 区分课后习题内容,依据时机灵活使用 |
4.2.1 课前定向 |
4.2.2 课堂活用 |
4.2.3 课后拓展 |
4.3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种使用方式 |
4.3.1 针对差异分层练习 |
4.3.2 适度进行方法指导 |
4.3.3 适时进行二次开发 |
4.4 实行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
4.4.1 评价内容全面化 |
4.4.2 评价方式多样化 |
4.4.3 评价主体多元化 |
结语 |
附录 |
附录1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2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9)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和高考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核心素养是当前研究热点 |
2.课后练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3.文言文是语文教学和高考的重难点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综述 |
1.概念界定 |
2.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统计分析法 |
二 高中文言文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框架 |
(一)框架建构依据 |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2.《教科书知识类型、性质与有效教学方式建构——以语文学科为例》 |
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
(二)高中文言文的核心知识框架 |
1.工具类知识 |
(1)语言材料类知识 |
(2)语言运用类知识 |
2.人文类知识 |
(1)思想类知识 |
(2)观点类知识 |
(三)高中文言文的关键能力框架 |
1.理解能力 |
2.分析综合能力 |
3.鉴赏评价能力 |
三 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分析 |
(一)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核心知识分析 |
1.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工具类知识分析 |
(1)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语言材料类知识分析 |
(2)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语言运用类知识分析 |
2.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人文类知识分析 |
(1)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思想类知识分析 |
(2)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观点类知识分析 |
(二)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关键能力分析 |
1.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理解能力分析 |
2.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分析综合能力分析 |
3.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鉴赏评价能力分析 |
四 高考文言文试题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分析 |
(一)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核心知识分析 |
1.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工具类知识分析 |
(1)高考文言文试题的语言材料类知识分析 |
(2)高考文言文试题的语言运用类知识分析 |
2.高考文言文试题的人文类知识分析 |
(二)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关键能力分析 |
1.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理解能力分析 |
2.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分析综合能力分析 |
五 高中文言文训练体例的思考与建议 |
(一)高中文言文训练体例的思考 |
1.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思考 |
2.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思考 |
(二)高中文言文训练体例的建议 |
1.建立高中文言文核心素养训练框架 |
2.按照框架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 |
3.统筹兼顾课后习题和高考试题的训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四、语言运用题型例说(论文参考文献)
- [1]YS实验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调查与研究[D]. 范译匀. 延边大学, 2021(02)
- [2]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昆明2011-2020年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D]. 谢双宇.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贵州省历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研究[D]. 马敏.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现状调查[D]. 冯婧. 喀什大学, 2021(07)
- [5]初中语文句末语气词教学探析 ——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为例[D]. 朱秦萱.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6]“素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D]. 周欢.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7]中学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研究[D]. 吴瑶.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3)
- [8]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记叙文课后习题使用研究[D]. 陶明月.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5)
- [9]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和高考试题研究[D]. 李雪. 重庆师范大学, 2018(12)
- [10]2017年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J]. 李俊和,李静纯,鲁子问,陈新忠,毕勤,程惠云,程岚,孔彬,甘露. 英语学习, 2017(08)